众力资讯网

刘宋七分天下有其五,为何还是不能统一天下? 常听人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可南

刘宋七分天下有其五,为何还是不能统一天下? 常听人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可南朝刘宋鼎盛时,地盘占了天下七分中的五分,淮河以南全是它的地盘,连山东、河南、关中这些中原腹地都抢了回来,比偏安江南的东晋气派多了。 可就是这么个看似家底雄厚的王朝,别说统一天下了,到后来连淮河防线都守不住,这事儿真让人扼腕叹息。其实刘宋的失败不是运气差,从根子上就藏着绕不开的坑。 首先得说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这人真是从泥里爬出来的英雄。辛弃疾都夸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这辈子灭了南燕、后秦等四个政权,把洛阳、长安两都都收了回来,这是东晋百年北伐都没做到的事。 可英雄也躲不过岁月催,公元417年他打下长安时已经54岁,放在古代已是风烛残年,距离他去世只剩五年。当时北方还有北魏、胡夏等好几个硬茬,就算刘裕是战神,也没法在五年里扫平所有对手——他的军队刚打完长安,士兵们连盔甲都没擦干净,根本耗不起长期征战。 更要命的是后院起火。刘裕在长安正准备继续北伐,建康大本营传来噩耗,他最信任的谋士刘穆之死了。这刘穆之就像他的左膀右臂,把后方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下没了主心骨,那些憋坏了的世族门阀全在暗处盯着。 东晋以来,王、谢、桓这些大家族就没服过谁,刘裕出身寒门,全靠军功撑场面,一旦后方乱了,他就是无根的野草。没办法,刘裕只能火急火燎赶回建康,把长安交给12岁的儿子刘义真和一万士兵留守。结果留守的将领们互相砍杀,胡夏的赫连勃勃趁机偷袭,一万大军死得只剩刘义真一人逃回来,刚到手的关中就这么丢了,想想都让人疼得慌。 别以为丢了关中只是暂时的损失,这恰恰暴露了刘宋最大的敌人——北方的对手太强悍。当时的北魏已经不是游牧部落,明元帝拓跋嗣和太武帝拓跋焘都是狠角色,手下有崔浩这样的顶级谋士,军队里全是能骑善射的骑兵。 北魏的地盘虽不如刘宋大,但人口比刘宋多——刘宋鼎盛时人口不到三百万,北魏却有四百多万,兵源根本不愁。 更可怕的是胡夏的赫连勃勃,这人虽然残暴,但造兵器的标准严到变态,弓箭射不穿盔甲就杀工匠,盔甲挡不住弓箭也杀工匠,他的军队拿着当时最精良的武器,专门盯着刘宋的软肋打。刘宋看似地盘大,实则是四面受敌,想集中力量北伐都难。 可惜刘裕打下的家底,全被他的后代败光了。刘裕死后,儿子宋文帝还算靠谱,可他晚年疑神疑鬼,把能打仗的名将檀道济杀了。 檀道济被抓时,气得把头巾摔在地上喊“你这是自毁长城”,这话真没说错。檀道济一死,刘宋军队彻底没了主心骨,后来元嘉北伐,六十万大军被北魏骑兵冲得落花流水,淮河以北的土地全丢了,连老百姓都被掠走了十万多人。 更荒唐的是,宋文帝之后的皇帝一个比一个疯,儿子杀父亲,弟弟杀哥哥,刘子业、刘昱这些暴君,把朝堂变成了屠宰场,官员们每天上班都要先和家人告别,谁还有心思管统一天下的事? 说来说去,刘宋的地盘大只是虚胖。南方虽然开发了几十年,但和北方比还差得远。当时的江南,很多地方还是沼泽地,粮食产量根本支撑不起大规模北伐;而北魏控制的中原,是千年的粮仓,随便征调一下就能凑齐军粮。 刘宋的军队也有短板,士兵大多是步兵,在平原上遇到北魏的骑兵,就像靶子一样被追着打。元嘉北伐时,刘宋军队一天要跑三十里躲避骑兵,粮草供应跟不上,很多士兵饿到拿树皮充饥,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胜仗? 说到底,统一天下从来不是看地盘大小,而是看有没有稳固的后方、能打的军队、靠谱的领袖和扎实的家底。刘宋占着天下五分地盘,却有着致命的短板:开国皇帝寿命不够,后代全是败家子,对手又个个强悍,经济军事基础也不如北方。 它就像一个巨人,看着高大,实则内脏都虚了,别说统一天下,能保住半壁江山都算侥幸。刘宋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光有表面的强大没用,根基不稳,再大的家业也会塌下来,这教训真是太深刻了。

评论列表

哦油激
哦油激 2
2025-11-26 02:15
因为乐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