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75年,蒋介石在人生最后一个春节给毛主席发去了一封电报,希望了却他的最后一个

1975年,蒋介石在人生最后一个春节给毛主席发去了一封电报,希望了却他的最后一个心愿,毛主席是怎么回复的呢?   1954年冬天,美台签下《共同防御条约》,谁都能看出美国想把台湾从中国拆出去。   为了戳破这个阴谋,解放军在1955年1月拿下了台湾门户一江山岛。   这下美蒋慌了神,美国人一边增兵海峡,一边喊着要联合国来“斡旋停火”,其实就是想把台湾问题国际化。   蒋介石倒是没跟着美国走,公开喊着台湾是中国的地盘,绝不接受分裂。   毛主席看到这情形,跟身边人说:“蒋介石和美国人想的不一样,在统一这件事上,他心里有数。”这一句判断,成了后来两岸二十多年隐秘互动的根源。   到了50年代末,美国见蒋介石不配合搞“两个中国”,就想换个人当台湾的“总统”。   他们鼓捣着台湾搞“民主选举”,推陈诚、胡适出来跟蒋介石争位置,明摆着要架空老蒋。   这时候毛主席站出来说话了,接见外宾时直言:“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   伟人还说:“给他饭吃,让他搞三民主义都行。”   这话传到台湾,蒋介石心里门儿清,毛主席是在帮他挡美国人的刀,果然,美国的“换马”阴谋没成,台湾没落到亲美派手里,统一的底子算是保住了。   也就是在这几年,毛主席给蒋介石递去了一份带着温度的承诺。   1956年,他见了香港记者曹聚仁,特意说:“蒋介石肯定惦记老家和以前的房子,你去看看。”   曹聚仁先上了庐山,把蒋介石住了13年的“美庐”拍了照片,连宋美龄的钢琴、蒋介石的轿子都拍得清清楚楚,还特意说:这些东西都好好保存着。   他把照片和信带给蒋介石,说:“中共是盼着你回去的,这别墅就是给你留的。”蒋介石看着照片红了眼,让曹聚仁转达谢意。   1959年毛主席上庐山开会,见工作人员要凿掉蒋介石写的“美庐”二字,立马拦住了:“留着。”   后来1965年两岸秘密谈条件,蒋介石特意把“庐山当居住办公地”写了进去,这份默契早超出了政治对立。   可惜好景不长,1966年后,红卫兵跑去蒋介石老家溪口,炸了他家的慈庵,蒋介石听说后气得发抖,嘱咐儿孙“永记此仇”。   可没过多久,他又听说周总理亲自下令保护蒋家的祖坟和房产,连一砖一瓦都没动,心里的火气消了大半,对大陆的信任感又回来了。   时间转到70年代,形势变了,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主席当着尼克松的面说蒋介石是“老朋友”。   这话传到台北,蒋介石琢磨了好几天,他知道台湾的国际路越来越窄,而大陆这边也在释放善意:   恢复“二·二八”纪念,廖承志喊话“爱国一家”,1975年还特赦了几百名国民党战犯,愿意去台湾的也放行。   蒋介石动心了,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牵线,之前的联络人曹聚仁已经去世了。   1975年春节刚过,蒋介石把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叫到身边,让他通过香港的关系给大陆带话:“请毛主席来台湾访问。”   陈立夫干脆在香港发了篇《假如我是毛主席》,明着喊“希望国共再合作”。   毛主席接到消息特别高兴,当时他身体不好,就跟邓小平说:“你代表我去台湾,趁机把‘三通’办起来。”   谁都没想到,就在两边紧锣密鼓准备的时候,4月5日蒋介石突发心脏病去世,邓小平赴台的计划彻底泡汤,两岸这趟差点成了的沟通,又断了线。   回望这二十年,毛主席和蒋介石一辈子斗得你死我活,却在最核心的“一个中国”上从没含糊过。   蒋介石顶着美国压力不搞分裂,毛主席宁可支持“老对手”留任也不让亲美派上台,这份默契不是因为私交,是因为两人都清楚,民族大义比党派恩怨重得多。   毛主席承诺庐山养老、保留“美庐”题字,蒋介石晚年放下“反共”执念主动邀访,这些举动里藏着的,都是对“中国不能分”的笃定。   他们二人到最后都在为统一铺路,只是历史没给他们见面的机会,但他们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是把“一个中国”的根扎在了两岸人心里。   民族统一的根脉,从来不在一时的恩怨里,而在代代相传的家国大义中。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这份跨越恩怨的统一共识,对今天的两岸关系有怎样的启示? (信源:蒋介石临终前两个月秘密邀请毛泽东访台内幕——台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