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85年,一位美国人在加州散步,无意间望了望路边的私人别墅,竟看到有三只铜做的

1985年,一位美国人在加州散步,无意间望了望路边的私人别墅,竟看到有三只铜做的兽首被镶在游泳池边,光彩照人。   要说这圆明园兽首,得先提它的出身。   清乾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设计,宫廷匠师亲手打造,原本是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核心部件。   十二个生肖造型,按时辰轮流喷水报时,中西文化揉在一起,在当年算是独一份的稀罕物件。   可谁能想到,1860年英法联军闯进北京,一把火烧了圆明园,这些兽首被当成新奇的金属摆件抢走,从此流落到海外,一飘就是上百年。   这百年里,它们没什么“国宝”光环,大多在私人手里隐秘流转,有的被藏在仓库角落,有的甚至成了花园里的普通陈设。   兽首真正走进公众视野,是1985年的一件巧事。   美国一个古玩店主在加州棕榈泉的一座花园里,无意间看到了牛、虎、马三个兽首。   店主看出兽首的不凡,但兽首的“主人”却没太当回事,店主只花1500美元一个就买了下来,就这样,兽首正式进入流通市场。   1987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会,猴首第一次出现在拍卖场,台湾企业家蔡辰男打个电话就以16.5万美元拍了下来。   1989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他弟弟蔡辰洋又接连拍下牛首、虎首和马首,四个兽首总算凑到了一起。   当年10月,蔡家的寒舍举办特展,台湾文物界挺关注,但那时没人把它们当“回归文物代表”,就是几件品相不错的明清铜器。   可这平静在2000年被打破了,香港的佳士得和苏富比要同时拍卖猴、牛、虎首,这是兽首第一次在华人地区高调亮相。   国家文物局专门致函两家拍卖行,说这些是非法掠夺的文物,希望停止拍卖,不少人也觉得侵略得来的东西公开拍卖,太伤民族尊严。   但拍卖没受影响,4月30日佳士得现场,保利集团以740万港元拍得猴首,700万港元拍得牛首;三天后的苏富比拍卖上,虎首起拍价直接飙到320万港元,最终以1400万港元成交。   当时竞拍现场掌声雷动,不少人眼里含着泪,大家都把这场竞拍当成了爱国举动,“国宝”的名号就这么叫开了,兽首一下子成了流失文物回归的象征。   名号一响,价格就跟坐了火箭似的。   2007年马首在香港苏富比预展,起拍价就定了6000万元,比1989年的成交价翻了十倍还多。   最后在舆论压力下,持有者同意转让,价格却涨到了6910万港元。   到现在,十二兽首里鼠、牛、虎、兔、龙、马、猴、猪首已经回归中国,龙首藏在台湾还没公开,蛇、羊、鸡、狗首至今下落不明。   只是价格越涨,质疑的声音也越响——这到底是文物回归的热潮,还是一场借爱国名义的高价盛宴?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的话点透了本质:兽首是不错的文物,但算不上“国宝”。   它的价值分两层,工艺价值其实不算顶尖,乾隆年间的宫廷珍品多的是;真正金贵的是历史价值,是帝国主义侵略的罪证,是国耻的见证。   可这历史价值哪能跟金钱挂钩?现在倒好,有人把“爱国”当噱头,把国耻当成炒作的切入口。   要知道1980年代台湾藏家买下四件兽首,也没见捐给国家,转头就卖给了别人;还有收藏者直言:   不少西方藏家收购中国文物,就是等着中国人高价回购,这在行业里早不是秘密了。   爱国从来不是靠花钱拍文物证明的,要是拍得贵就是爱国,那当年的藏家怎么会转手倒卖?   要是抢回文物就算爱国,那更该明白,这些兽首本就该属于中国,不该靠在拍卖场上竞价赎买。   真正的文物回归,该靠国际法理追索非法掠夺的藏品,该靠民间公益捐赠传递心意,该靠博物馆专业保护延续历史记忆。   把兽首炒到天价,反而让它丢了历史本真,成了资本逐利的工具,把国耻变成了赚钱的由头,这才是最不该有的事。   真正的铭记从不是为苦难标上价码,而是让文物回归历史的本真,让后人看清曾经的屈辱,更懂守护如今的安稳。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文物回归,该靠高价竞拍还是理性追索? (信源:圆明园兽首身价倍增的背——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