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2016年,艾跃进的妻子陪着他一起庆祝了最后一次生日,照片上的他脸上带着微笑,但

2016年,艾跃进的妻子陪着他一起庆祝了最后一次生日,照片上的他脸上带着微笑,但又显得有些憔悴,面色也是有些苍白。   南开大学某教室外,学生们围坐传阅泛黄笔记,扉页 “勿忘吾,欲胜吾” 字迹有力。   这是艾跃进生前整理的讲课手稿,如今成了学生们的 “精神教材”。   没人想到,这位没穿军装的 “无衔将军”,曾用讲台改写思政课的命运。   1979 年,艾跃进攥着南开大学历史系录取通知书,眼里闪着光。   从军梦因 “身体不合格” 破碎后,他把 “用头脑报国” 刻进心里。   读研期间,他泡在图书馆查资料,笔记写满十几本,专研爱国主义理论。   导师夸他 “有股韧劲”,他却说:“这些理论得让年轻人听进去才有用。”   1985 年留校任教,艾跃进面对的是思政课 “没人听” 的窘境。   学生上课低头玩手机,甚至有人说 “这课就是混学分”,他心里不是滋味。   第一堂课后,他熬夜改教案:把理论融入红色故事,还加了电影片段分析。   下次上课,他带投影仪播放《地道战》,课堂瞬间坐满,连走廊都有人站着听。   为让思政课 “活” 起来,他搞起系列创新:组织 “红色知识竞赛”,学生组队抢答;带学生去革命纪念馆参观,现场讲历史,比课堂说教更有冲击力;   有学生不知 “南京大屠杀” 细节,他翻出史料哽咽讲述,全场静默。   慢慢的,他的课成了南开 “爆款”,选课时系统都因抢课人数太多崩溃。   1990 年代,他牵头成立 “军事理论教研室”,填补学校学科空白。   编写教材时,他走访老战士收集一手资料,教材里的案例全是真实故事。   学生说 “听艾老师的课像听故事,不知不觉就记住了知识点”,他听了很欣慰。   多年来,他培养的学生里,有 30 多人成了思政教师,继续传递他的理念。   2014 年,艾跃进在课堂上咳出血,被学生架去医院,查出胃癌。   手术前一晚,他还在病房改课件,妻子傅洪劝他休息,他说 “这课下周要上”。   胃部切除四分之一后,他瘦得只剩 90 斤,却坚持每周去学校上两节课。   学生心疼他,想帮他搬椅子,他却挺直腰:“站着讲课才是对你们的尊重。”   2015 年,他的 “最后一课” 在大礼堂开讲,现场挤满学生和校友。   他用沙哑声音讲 “青年责任”,不时咳得停住,却没提前结束一分钟。   课后,学生们围上来送贺卡,他摸着一个学生的头:“要记得为国家做事。”   这一年,他获评 “天津市优秀教师”,领奖时他说 “荣誉该属于学生们”。   2016 年艾跃进离世后,傅洪把他的 30 多本笔记、200 多个课件整理成册。   南开大学专门设 “艾跃进思政教育基金”,资助优秀思政课教师;每年举办 “艾跃进精神研讨会”,全国高校教师都来交流授课经验。   他生前没评上很高的职称,却成了学生心中 “最伟大的老师”。   如今,他的笔记被列为学校 “特色教材”,新生入学都会收到复印本;有学生带着笔记去支教,把红色故事讲给山区孩子听;   傅洪常去学校参加活动,看到学生们认真读笔记,她就想起丈夫讲课的样子。   艾跃进虽走了,但他的课还在继续,他的贡献,早已刻进南开的血脉里。     信息来源:网易新闻-2016年,艾跃进和妻子最后的合影,面容憔悴,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