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35年,长征结束后,毛主席说:“凡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毛主席为什么说这个

1935年,长征结束后,毛主席说:“凡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毛主席为什么说这个话? 1935年深秋,长征结束后,在陕北的窑洞里,毛主席召集了一次特殊会议,窑洞里面挤满了刚从死亡线上爬回来的战士,统计人员汇报的数字让所有人震惊,队伍里竟有近四成战士还不是党员,但他们在长征路上的表现,丝毫不逊于老党员。 毛主席当即拍板:凡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这个决定打破了常规,却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关键转折。 因为能够跟着红军走过长征的战士们,即便是没有入党,但已经见证了对党的忠诚。 回溯1935年5月底红军在四川荥经遭遇那场罕见的暴雨,整座山变成巨大沼泽,张爱萍率领的先锋队里,超过六成是非党员战士,他们每人背负35斤装备,用钝了的大刀劈开30里竹林通道,在短短5天内,牺牲了1000多人,但这些非党员战士始终冲在最前面。 周恩来整夜站在齐腰深的泥水里指挥,看着这些年轻人前赴后继,事后统计发现,牺牲者中党员仅占21%,大量非党员主动承担了最危险的开路任务,这个数字深深触动了中央领导层。 强渡大渡河更是一场生死考验,17名当地船工主动参战,他们熟悉水性,驾着羊皮筏子在激流中穿梭,战斗结束后,9名船工永远留在了大渡河,这些连党员都不是的普通百姓,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革命精神。 飞夺泸定桥的22勇士中有8名非党员,他们攀着铁索,顶着对岸的机枪扫射,一寸一寸向前爬,其中最年轻的刘金山只有16岁,他第一个冲上桥头,身中三弹仍坚持战斗,战后这8名非党员的战士全部入了党。 湘江战役中数千名地方民夫自发加入战斗,他们抬担架、运弹药、护送伤员,红34师师长陈树湘负伤被俘后,一位民夫冒死想要营救他,虽然最终失败但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让红军看到了群众的力量。 长征过程中党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遵义会议召开时,全军党员仅剩1.2万人,许多连队的党支部名存实亡,战斗减员、环境恶劣,正常的组织发展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更严重的是各路红军会师后,三大主力的党员总数不足2万,远远无法满足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需要。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毛主席做出了破格决定,泡桐岗战斗后的两个月内,红军发展党员超过3000人,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增长,而是一次组织重塑,每个连队配备专职政治指导员,真正实现了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体系。 这批火线入党的战士,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他们中80%在抗战期间升任团级以上干部,直接指挥了平型关、百团大战等重要战役,解放战争中,这批老红军更是成为各大野战军的骨干。 切尾巴战役是长征最后一仗,国民党骑兵团追击而来,红军在山谷设伏,新入党的战士们表现出惊人的战斗意志,他们缴获大量武器装备,为陕北根据地的巩固提供了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这批长征路上入党的老同志,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两弹一星工程的科研人员中,有12位是长征路上的老红军,他们把长征精神带到了科研一线,在戈壁滩上再次创造奇迹。 中央档案馆的资料显示,1936年底红军党员人数恢复到4万余人,其中近一半是长征路上发展的,这些经过血与火考验的党员,不仅数量上弥补了损失,更重要的是质量上的飞跃,他们没有经过党校培训,却在生死关头证明了忠诚。 老红军李志民晚年回忆说:长征不光锻炼了人的意志,更重要的是锻造了党的灵魂,那些在最艰难时刻加入党组织的同志,一辈子都不会背叛。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信源:长征后毛泽东发话:凡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