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美国又闹幺蛾子,美企下达一条对华禁令,万没料到中国出手不留情。中美关税战熄火这才

美国又闹幺蛾子,美企下达一条对华禁令,万没料到中国出手不留情。中美关税战熄火这才过去几天?美国就又开始躁动了,闹出了新的幺蛾子,美企巨头下达一条与中国有关的禁令。不过,让美方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中国出手这么快,而且丝毫不留情面,直击美国七寸。 中美贸易这事儿,本来10月底中美在韩国见面,勉强谈出个临时协议,双方都让步点关税,稀土出口也松口,美国那边还吹嘘解决了芬太尼问题。可好景不长,才过去十来天,美国汽车圈就按捺不住了。通用汽车这家老大哥,直接给几千家供应商下死命令:到2027年底前,把所有中国零部件和原材料全踢出去,北美产的车一律不能沾中国货。这不光是通用,特斯拉也跟风,要求供应商两年内清零中国部件。话说回来,这帮美企巨头明着说是为了供应链稳当,暗地里还不是响应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号召?可美国本土制造成本高企,劳动力短缺,哪那么容易回得来?这事儿一出,供应商们傻眼了,几十年的老链条说断就断,成本得涨多少? 通用汽车的指令从去年底就开始酝酿,今年春天贸易摩擦一升级,就正式敲定。供应商得从电子元件、传感器、铸件、线束一直到照明和内饰,全换成非中国来源。墨西哥、越南、印度这些地方成了热门备选,但建厂、认证、测试哪样不是烧钱?据路透社报道,通用高管直言这是提升供应链韧性的策略,可现实中,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科林·肖就吐槽,20到30年的供应链不是说改就改的,得花大把时间和银子。特斯拉那边更狠,早几个月就开始推供应商去墨西哥设厂,现在干脆防火墙一拉,美国工厂的货全不许从中国来。想想看,中国在汽车照明、电子和模具制造上占大头,美企这波操作等于自断臂膀。特朗普政府从2月起就加码关税,先10%基线,后又加到20%芬太尼关税,总有效税率一度飙到40%以上。美企表面独立,骨子里还不是给华盛顿当马前卒?政治风险一高,商业利益就得让路,这逻辑在美国商界早成常态。 中国这边呢?没急着硬刚汽车链条,而是瞄准了美国农业的软肋。大豆这玩意儿,本来就是中美贸易的晴雨表。10月底的协议里,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放话,中国承诺2025年底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2026年起每年翻番到2500万吨。可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次日就出来澄清,从没确认过具体数字,只说有农业贸易共识。关键是,中国大豆库存创纪录,仓库里巴西和阿根廷货堆成山,根本没空间再塞美国豆子。农业部数据摆在那儿,2025年进口大豆总量已超预期,巴西占65%以上,美国份额缩水到30%以下。供应商们忙着清库存,美国中西部农场主们却开始叫苦。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数据显示,大豆价格从协议前的10.60美元/蒲式耳跌到11.24美元,又反弹了点,但整体出口额比去年少12%。农场主们只能自产自销,或低价转本地饲料市场,仓储费还得自己扛。 这波回应精准得很。中国没虚张声势,而是用事实说话。库存高位不是吹的,东北仓库豆粒码得老高,叉车日夜转。巴西丰收,阿根廷土壤条件好,今年产量又创新高,中国买家自然挑便宜的。特朗普第一任时也签过第一阶段协议,中国承诺买4000多亿美国农货,结果疫情一闹,只兑现83%。这次也一样,协议刚签,实际采购才332万吨,离1200万吨差老远。白宫那边还想靠补贴救场,2018年那次120亿援助重演,可国会批钱得几个月,农民等不起。艾奥瓦、伊利诺伊这些大豆州,收割机刚停,谷仓就满当当,农民协会经济学家斯科特·格尔特直说,要是贸易战再起,南美扩张更快,美国长期吃亏。 话说回来,这事儿根子还在特朗普的关税把戏上。从上任第一天,2月1日就签令,对中国进口加10%基线关税,说是堵芬太尼漏洞。结果中国反击,3月起对美农货加10-15%关税,大豆首当其冲。4月特朗普升级到34%互征,5月又暂停90天降到10%,8月再延到11月。10月中国控稀土出口,特朗普气急败坏,发帖威胁11月1日起加100%关税,还控关键软件。可韩国峰会一谈,又退步,芬太尼关税从20%降10%,总税率稳在30%左右。中国呢?暂停稀土许可一年,换来美国缓出口管制。这来回折腾,美企供应链乱套,通用、特斯拉的指令就是产物。供应商得重签合同,越南厂房刚起,成本已超预算1.5倍。汽车价涨5-8%,消费者停车场一看标签就走人。 后续呢,美国农业困境没那么快解。农场主转向欧盟或本地加工,仓库豆子发霉风险高。通用迁移慢吞吞,得州新厂钢梁刚吊,预算就爆。特朗普在集会演讲,喊加关税带就业,可大豆出口只达承诺三分之一。2025年底,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不减反增,中国库存稳,巴西豆价低两成,美国货难卖。事件落幕,美国农民自救路窄,特朗普策略没变,但中西部农场陷库存泥潭。这贸易战,表面热闹,底层老百姓遭罪。美企禁令一出,中国不慌不忙戳七寸,库存数据一亮,美国农业就现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