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丽江市司法局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打造企业身边“法治便利店”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丽江市司法局打出“法律服务站+精准普法+制度保障+行业深耕”组合拳,让法治温度传递至企业发展全链条。

创新服务模式

“不用出园区就能找律师审合同,服务站还帮我们梳理法律风险清单,太方便了。”华坪产业园区一名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公共法律服务站的“零距离”价值,成为企业身边的法治“便利店”。

服务站墙上,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6项服务流程以“图文+二维码”清晰公示,智能终端“法律服务机器人”与每周二、周四驻点的云南某律师事务所团队形成“人机协同”模式,全方位回应企业法律咨询、法律援助需求,实现法律服务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古城区文化街道依托“文化红”党建联盟,街道在企业聚集区设立综治工作站,创新“1+1+5”联创模式——党建联盟+企业综治站+5个综治组,针对工业企业密集、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分类治理,将法治服务嵌入生产经营各环节。

深化“法治体检”

该局持续深化法律服务进企业专项活动,依托“万所联万会”平台提升服务质效,通过“法治体检”、讲座、咨询等形式,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联合28家律师事务所,量化其深入民营企业服务的频次,聚焦劳务用工、商事合同、知识产权等高频法律问题,组织律师深入企业、工地宣讲民法典等法规,强化企业及职工的法治维权意识。

同时,该局动员律师参与商会调解,优化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律师充分发挥在企业间、企业与员工间的调解作用,有效降低企业纠纷解决成本,让法治服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靶向破解难题

“用户信息收集怎么避开红线?”在“民法典进企业”宣讲会上,律师以民法典相关内容为核心,指导企业建立用户授权、风险评估、技术防护同步的数据收集“三同步”机制,精准回应互联网时代的合规难题。

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风险,律师深入古城区投资控股集团、玉龙县工商联等单位,结合民法典、公司法,为小微企业破解合同纠纷、劳动用工、知识产权等难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规范运营,降低法律风险。

“要明确区分‘个人原因退订’与民法典规定的‘不可抗力退订’。”在丽江“和和美美”文化旅游法律服务站,律师指导民宿经营者修订退订条款。针对企业服务需求,该服务站组织党员律师团队每年开展“文旅企业法治体检”,深入景区、旅行社等,为企业提供合同审查、合规指导等贴心服务。

本报记者姜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