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美国突然宣布了,把在菲律宾临时部署的“堤丰”中程发射单元撤走。 这可不是临时起意的善举,这套系统2024年4月就借着美菲军演扎根吕宋岛,是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首次在亚太部署陆基中导。 “堤丰”的獠牙藏不住,搭载的“战斧”导弹射程直逼1800公里,能覆盖中国东南沿海,所谓“防御”不过是包装霸权的谎言。 很多人看完新闻第一反应是“美国良心发现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霸权主义从来没有“善举”,只有“算计”——当一套武器部署的风险远超收益,撤走就成了最务实的止损,而非任何意义上的退让。美国在亚太搞军事布局向来精于算计,这次突然抽身,背后藏着好几本没算完的账。 最直接的压力来自菲律宾内部。小马科斯政府当初为了抱美国大腿,不顾国内反对声浪允许“堤丰”入驻,可仁爱礁冲突的余波让他彻底认清了现实:把攻击性导弹架在自己国土上,不是获得安全感,而是把菲律宾变成了大国博弈的“前线靶场”。菲律宾民众的抗议从未停止,有识之士早就看穿了美国的套路——所谓“同盟保护”不过是让别人替自己火中取栗,一旦冲突爆发,最先遭殃的肯定是菲律宾的土地和人民。这种内外夹击下,小马科斯政府不得不主动降温,而撤走“堤丰”就成了缓和局势的必然选择。 更关键的是,“堤丰”在解放军的反导体系面前,早已没了当初吹嘘的威慑力。美国当初敢把这套系统摆到吕宋岛,无非是看中1800公里的射程,想把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和军事要地纳入打击范围。可他们忘了,导弹的瞄准从来都是相互的,中国的防空反导技术早已今非昔比,“战斧”导弹那点老旧技术,在先进的防御网面前根本讨不到便宜。加上菲律宾的基础设施根本支撑不了“堤丰”的机动性,这套看似凶猛的“大杀器”,其实成了固定在原地的活靶子,继续部署下去不过是徒增笑柄。 美国自身的战略焦虑也在作祟。特朗普政府原本想靠“前沿部署”逼中国让步,可副总统万斯都坦言美国四十年没打胜仗,这种心虚让他们不敢真的把局势推向摊牌。尤其是看到日本部署“堤丰”引发民众强烈抗议后,美国更清楚在亚太强行部署中导只会适得其反。与其让这套系统困在菲律宾惹麻烦,不如撤走后重新调整布局,把资源投入到F-35隐形战机这类更具隐蔽性的装备上,继续维持印太地区的军事威慑。 还有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俄罗斯的态度。虽然《中导条约》早已作废,但美俄之间仍有脆弱的战略默契,“堤丰”能兼容核弹头的特性,让俄罗斯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美国不想同时在欧洲和亚太两条战线承压,撤走菲律宾的“堤丰”,也是为了避免刺激俄罗斯,给自己的全球战略腾挪空间。 说到底,美国这次撤走“堤丰”,既不是怕了谁,也不是想维护地区和平,而是霸权算计下的战略调整。他们从不会放弃在亚太搞对抗的图谋,看看美印刚签署的十年防务协议,再看看美国在日韩升级战机部署的动作,就知道这场博弈远没结束。今天撤走一套导弹系统,明天可能就会用更隐蔽的方式卷土重来,本质还是想把亚太变成自己的“后花园”,让地区国家沦为其霸权的棋子。 地区和平从来不是靠域外国家的“军事施舍”,而是靠各国共同维护。美国应该明白,肆意部署攻击性武器、挑动阵营对抗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任何逆历史潮流的举动,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