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950年,志愿兵出征朝鲜,全国人民纷纷捐款捐物。末代皇帝溥仪听闻,左思右想之后

1950年,志愿兵出征朝鲜,全国人民纷纷捐款捐物。末代皇帝溥仪听闻,左思右想之后,最终咬牙撕烂了自己的贴身衣服,捐出一份稀世宝物。   贴身的那件旧棉衣里,总是藏着一块硬邦邦的“心病”对于末代皇帝溥仪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硌人的肿块,更是爱新觉罗家族最后的体面与沉重枷锁,这件让他在长达26年的流亡岁月中惶恐不安、生怕离身须臾的物件,正是大清乾隆皇帝的心尖宠,田黄三链章。   能让见惯了奇珍异宝的皇家如此视若性命,这玩意儿到底神在哪里,其实这并非仅仅因为它用的是有着“一两田黄万两金”之称的极品材质,更在于那堪称鬼斧神工的技艺,要知道这就取材于一整块田黄石,工匠愣是在石头内部不仅雕出了三枚印章。   更用极其复杂的“链雕”技法,把石头镂空,掏出一条环环相扣、绝无粘连的石链将印章连为一体,要知道田黄质地软,稍有不慎链断石破,前功尽弃,这种逼近极限的工艺,也就只有那个自诩风雅、甚至被戏称为“盖章狂魔”的乾隆帝,才舍得下这种血本去把玩。   细看这三枚小章,左边阳文篆刻“乾隆宸翰”右边回文排列“惟精惟一”中间的椭圆章则是寓意深远的“乐天”这本是乾隆用来时刻警醒子孙顺应天命、居安思危的随身玩物,却不成想,在几百年后成了落魄帝王唯一的精神寄托。   当年的紫禁城浩劫,溥仪一行人即使拉走了十几车的金银珠宝,却大多为了生计变卖或遭人顺手牵羊,唯独这件三链章,被他死死缝进棉衣夹层,时刻贴肉藏着,祖训里那句“章在人在,章无人无”,早已异化成了他心底最深的恐惧。   这份恐惧,陪着他经历了伪满洲国的傀儡戏码,挨过了苏联西伯利亚监狱那段饥寒交迫的日子,在那个让他神经衰弱、抑郁成疾的异国牢笼里,他以为这就是结局,然而命运在1950年拐了个弯,他被引渡回国,进了抚顺战犯管理所。   这里没有预想中的报复和处决,反而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和从未有过的平等关怀,当习惯了封建社会虚伪谄媚的溥仪,第一次被当作一个普通“人”被真诚对待时,那个缝在衣服里的死结,其实已经松动了。   那一年的深秋,抗美援朝的硝烟升起,看着周围无论贫富都在为国家出力的景象,已经被新生活一点点捂热了心的溥仪,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不再是那个守着祖宗基业惶惶不可终日的“废帝”,而是一个想为脚下这片土地尽份力的公民。   没有任何不舍的仪式,他用力撕开了那件贴身穿了多年的棉衣,硬是将缝在里面的田黄三链章给抠了出来,当这块温润的黄玉重见天日,那一刻,它不再是皇权的私藏,而成了新生的见证。   这件躲过了无数次搜身和劫掠的国宝,终于跨越了历史的沧桑,干干净净地交到了国家手中,如今,当我们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透过展柜玻璃惊叹于那石链的精巧时,看到的不止是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更是一个灵魂从旧时代的阴影中彻底走出的决绝背影。 信息来源:央视网——《《国宝档案》之《镇馆之宝——田黄三连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