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航天专家罗健夫,从发现癌症到去世仅仅只有4个月的时间,去世后,医生根据他的遗愿解

航天专家罗健夫,从发现癌症到去世仅仅只有4个月的时间,去世后,医生根据他的遗愿解剖他的遗体时才发现,他的体内竟布满了肿瘤! 1982年6月北京凌晨,一位54岁的航天科学家安静离世。没人知道他到底疼到什么程度,直到三天后西安西京医院解剖室里,医生掀开胸骨那一刻,所有人都呆住了——一个比心脏还大的肿瘤,肺、肝、淋巴、骨头,到处都是转移灶。这样重的病,他却硬是扛着把中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干完了。 罗健夫是老交大毕业的高材生,1951年分配到国防系统,一干就是一辈子。1972年,国家下达“长城一号”图形发生器任务,这是我国第一台大型实时图形显示设备,直接关系到几项重点工程成败。任务落在七零七所,罗健夫挑起了技术攻关的大梁。 那时候条件苦,设备缺,资料少,外汇紧。罗健夫带着一帮年轻人,硬是靠自力更生把难关一个个啃下来。缺钱就自己掏工资垫,缺零件就跑废品站淘,晚上加班到两三点是常事。十年时间,他把全部心血都砸进了这台机器。 1980年左右,他开始胸闷、咳嗽,偶尔还咳血。可他谁也没说,医院通知体检的信直接塞抽屉里继续干。1982年2月,实在疼得不行了,才去医院拍片。结果出来就是肺癌晚期,已经广泛转移,医生说最多几个月。 他听完第一件事就是要求保密,只跟所领导说了实情,怕大家分心耽误进度。从那以后,他照常上班,止痛药越吃越多,最后几乎一小时一片。同事只觉得罗老师瘦得吓人,脸色越来越差,却没人知道他身体里正长着那么大的肿瘤。 1982年6月16日,他在北京去世。走之前反复交代两个遗愿:一个是把遗体无偿捐给医学研究,再一个是把家里仅剩的三百块钱交给研究所,给年轻人买书。 遗体送到西安西京医院后,医生按照遗愿进行解剖。打开胸腔那一刻,主刀医生和在场所有人全都沉默了:右肺被一个巨大肿块完全占据,肿瘤体积比心脏还大,全身多个脏器和骨骼都有转移灶。医生后来回忆,这样重的病情,能坚持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实在超出医学常识。 “长城一号”图形发生器1982年年底通过国家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后续多项国防重点工程提供了关键支撑。1983年,国家追授罗健夫“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罗健夫用54年短暂人生,干成了别人一辈子都未必能干成的事。他把命献给了祖国航天事业,献给了那台承载着国家重托的机器。他走后,那台“长城一号”还在服役,他的精神也一直在航天系统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