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太阳]11月19日报道,湖北,男子李某装修房子雇了贴砖师傅王某,施工时王某意外

[太阳]11月19日报道,湖北,男子李某装修房子雇了贴砖师傅王某,施工时王某意外发现瓷砖包装二维码,扫码中了2万红包还抽到6666元奖金,李某得知后觉得奖金该归自己,要求王某返还遭拒,便将对方告上法庭,这奖金到底该归谁呢?   (信息来源:光明网——业主买瓷砖胶,装修工扫码中6666元!奖金归谁?)   这一故事最早还要追溯到今年三月,湖北春意渐浓,业主李某正忙着给新房装修,精挑细选后雇了手艺靠谱的贴砖师傅王某上门施工。   开工当天,王某拆开李某提前备好的某品牌瓷砖胶,刚要调配砂浆,眼角余光瞥见包装袋内侧藏着个小小的二维码。   “扫扫看说不定有惊喜?” 他心里嘀咕着,手头正好没别的活儿,便掏出手机随手一扫。没想到屏幕立马弹出 2 元小红包到账的提示,紧接着又解锁了一次线上抽奖资格。   王某抱着 “试试又不亏” 的心态点了抽奖,下一秒,6666 元现金券的中奖页面突然跳出来,吓得他赶紧揉了揉眼睛,反复确认了好几遍,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运气。   他生怕是诈骗陷阱,连忙联系品牌方核实,直到得到“确系中奖”的肯定答复,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来。   按品牌方的要求,想要拿到奖金,得手持定制中奖牌去多个线下门店配合宣传。王某二话没说,趁着施工间隙,前前后后跑了 3 天,辗转好几家门店拍照、录视频,忙得脚不沾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这笔“天降横财”稳稳到了王某账户,他美滋滋地把钱存了起来,只当是自己运气爆棚,压根没想着要跟业主李某提这事。毕竟在他看来,这是自己扫码抽中的,跟瓷砖是谁买的没关系。   谁曾想,五个月后的 8 月,李某走亲戚时,无意间从亲戚口中听说了王某在自家装修时中了大奖的事。   这消息让李某心里顿时不平静了:瓷砖胶是自己实打实花真金白银买的,包装上带的中奖机会,没道理归别人啊?   越想越觉得憋屈,他当天就联系上王某,开门见山地提出让对方返还 6666 元奖金。王某接到电话后,心里满是委屈。   他觉得这奖金纯粹是靠自己的好运气,而且为了兑换奖金,自己额外忙活了 3 天,跑东跑西不说,还耽误了不少接活的时间,要是当初李某自己扫码,说不定根本中不了这么大的奖。   两人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来吵去也没个结果,几次协商都不欢而散。无奈之下,李某只好一纸诉状将王某告到了法院,要求王某全额返还奖金。   法庭受理案件后,法官仔细梳理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结合品牌方的活动规则来看,中奖资格明明白白写着归产品购买者,而这款瓷砖胶是李某全额出资买的,所有权自然是李某的。   李某雇王某来施工,只是请他来干活,又没把瓷砖胶的所有权转给王某,更没说过要把中奖机会送给王某。这么一想,瓷砖胶附带的中奖权益,自然该归李某这个所有权人。   不过,法官也没忽略王某的付出:施工时他没随手扔包装袋,才发现了二维码;中奖后又花 3 天时间配合宣传,费了不少精力,最后才把奖金成功兑出来,客观上是帮李某赚这笔钱。   这在法律上叫 “无因管理”,简单说就是没受人委托,却主动帮别人办了好事、带来了好处。按照规定,李某作为受益人,得在自己获益的范围内,给王某适当的补偿。   公平起见,法庭工作人员还特意打听当地贴砖师傅的日工资标准,加上王某保存包装袋、跑门店宣传的实际付出,综合考量后,最终扣掉该得的补偿,法院判决王某向李某返还3333 元。   判决生效后,王某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就把 3333 元转给了李某。对于这个结果,两人都挺满意,纷纷表示不会上诉。   一场因为 “天上掉馅饼” 引发的纠纷,就这么在法庭的公正裁决下圆满解决了 —— 既保住了李某的合法权益,也肯定了王某的辛苦付出,可谓皆大欢喜。   其实生活里,这种意外惊喜引发的小矛盾并不少见。要是实在谈不拢,别忙着争吵,不妨像李某和王某这样,借助法律途径寻求公平解决。   这样既能避免伤了和气,也能让 “意外之财” 真正带来好心情,而不是变成破坏关系的 “麻烦事”。   毕竟,公平公正才是处理这类事情的最好办法,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