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泽连斯基确实没跑、没跪、没投降,但平心而论,他给乌克兰带来的伤害,比谁都深。20

泽连斯基确实没跑、没跪、没投降,但平心而论,他给乌克兰带来的伤害,比谁都深。2022年要是他能多一分清醒,不被欧美当枪使,又怎敢去挑衅一个国力是自己20倍的军事强国?   2022年战事爆发,当撤离飞机的选项摆在面前时,泽连斯基的选择是留下。   这种意志力成了乌克兰最宝贵的资产。它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这是一个不愿屈服的国家。   于是,来自西方的支持和援助开始涌入。在战争初期,这股力量确实帮助乌克兰挡住了远比自己强大的对手。   但这份无形的资产,背后是有形的、惊人的代价。首先是人,超过630万人逃离国境,成了难民。   另有370万人在国内颠沛流离。他们加起来,是一个千万人口级别的流亡群体,归家之日遥遥无期。   离开的不仅是数字,更是乌克兰重建所必需的工程师、医生和工人。土地也在一同失去。   乌克兰将近五分之一的国土已经不在基辅的控制之下。顿涅茨克、哈尔科夫这些曾经的工业心脏地带,如今大片区域已是废墟。   联合国的数据更让人心寒,2024年的平民伤亡人数,比去年又多了三成。   经济层面,乌克兰的身份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一个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依靠外部援助才能运转的经济体。国家债务从战前的227亿美元,暴增至2300亿美元。   这笔钱,乌克兰未来几代人恐怕都还不清。工业设施被大量摧毁,通货膨胀率超过9%,普通人的日子倒退了不止十年。   西方的援助是乌克兰能撑到今天的关键。然而,援助的真相远比听上去复杂。泽连斯基亲口承认,美国承诺的1750亿美元中,真正到达乌克兰的只是一小部分。   报告揭示,高达八成的资金,最终又回流到美国,用于补充美军的武器库存和支付人员薪资。   比资金流向更严峻的,是援助背后的附加条款。协议要求乌克兰未来必须出让一半的石油、稀土资源开采权,甚至连港口和铁路的控制权也要交出去。   当初支撑着这场抵抗的核心目标,加入北约和欧盟,如今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前者被美国直接否定,后者则因为欧盟内部的分歧而停滞不前。   巨大的外部压力之下,乌克兰内部的政治生态也在改变。泽连斯基政府以战时为由,禁止了反对党,并加强了对媒体的控制。 这些举措,与他当初誓言要捍卫的民主价值,正形成一种尴尬的对比。民意的变化最能说明问题。他的个人支持率已经跌至57%,而他所在政党的支持率,更是掉到了个位数。   回看历史,或许能提供一个参照。二战前的芬兰,在“冬季战争”中同样面对强邻,同样打得英勇,赢得了世界的钦佩。   但战争结束后,芬兰的领导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他们通过谈判,割让了部分领土,换来了国家主权的完整和独立。此后,芬兰长期保持中立,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繁荣。   历史会怎样评价泽连斯基?他是一个拒绝向强权低头的勇者。但历史的另一面,可能也会记录下,他是一个将国家资源和未来全面透支的领导人。   对普通的乌克兰人而言,这场战争意味着失去家园、亲人和安稳的未来。这样一场抵抗,到底守住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答案,或许就藏在那本越来越沉重的国家账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