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的是,老外学汉语,竟然先学会一句的是,脱裤子放屁。俗不俗啊? “脱裤子放屁”是一句比较通俗甚至带有一定诙谐、调侃意味的俗语,让外国人先学会它,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发音相对简单,这句话的发音没有特别复杂的声调组合和发音难点,对于初学者来说较容易模仿和掌握。比如“脱(tuō)”“裤(kù)”“子(zi)”“放(fàng)”“屁(pì)”等音节都是常见且发音规则相对清晰的。 语义形象,它所表达的语义非常形象,描述的是一种多此一举的行为,通过字面意思就能大致理解其含义,这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汉语初学者来说,更容易领会和记忆。 在一些轻松、随意的交流场合,这句俗语可能会比较频繁地出现。外国人在与中国人交流互动过程中,尤其是处于比较接地气的生活场景时,就有更多机会听到这句话。 其幽默、夸张的表达风格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兴趣。外国人在学习语言时,往往对这类具有趣味性的表达印象深刻,会更有动力去学习和使用。不过这只是个别现象,并不是所有老外学汉语都会先学这句俗语,不同人接触和学习的内容会因学习环境和个人兴趣而有很大差异。 “脱裤子放屁”确实是比较通俗甚至偏俚俗的表达。从语言风格角度来看,它属于口语化、接地气的俗语,在正式、严肃的场合,比如商务谈判、学术报告、官方发言等场景中使用,会显得很不恰当、不文雅,给人一种不够专业和缺乏修养的感觉。 但在一些特定的情境里,它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在朋友间轻松的聊天、家庭聚会等较为随意的场合,使用这句俗语,能增添幽默诙谐的氛围,让交流更加轻松愉快,也能很形象地表达出“多此一举”的意思,起到强调和生动化的作用。 所以,它的“俗”不能简单一概而论,要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和交流对象来评判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