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还是发生了!”近日,河南郑州,一男子吃完饭后,觉得这两天气温低,烧饼不放冰箱也没事,第二天吃的时候也没加热,结果吃完几个小时后,男子突然晕倒在地,被送往医院治疗,诊断为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网友:一点常识都没有? 一个28岁的小伙子,吃完晚饭后剩了几个烧饼,他觉得天气冷,常温放着也坏不了,就没放冰箱,第二天早上起床,直接拿起来就吃了,连加热都没加。 结果不到10个小时,他突然晕倒在家,家人赶紧送去医院,诊断一出来,医生都吓了一跳:大肠杆菌入血,引发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小伙子直接被推进了ICU,还得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差一点就没命了。 很多网友看到这个事情都炸了。 有人骂:“一点常识都没有”,也有人觉得:“天冷放着应该没问题吧?”其实,这种误区不止他一个人有。 天冷只能减缓细菌繁殖速度,但杀不死细菌。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说了,5℃到60℃都是食物的危险温度区,细菌在这个温度段繁殖特别快。 室温超过32℃,短短两小时,细菌就可能达到能让人发病的量,冬天虽然冷,但室温大部分时间也在危险范围里。 再说这几个烧饼,别看它们只是普通主食,其实是细菌繁殖的“温床”,烧饼里水分和淀粉多,一夜放在室温下,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就能大量滋生。 更可怕的是,小伙子直接吃,没有加热,很多细菌产生的毒素耐高温,后续加热也去不掉,一旦吃下去,照样会中毒。 医生说,这次的脓毒症就是细菌直接进入血液引发的,严重的话可能多器官衰竭,真不是开玩笑。 生活里,这种误区挺常见,家长总说,“饭菜先凉透再放冰箱,省电还不伤冰箱”,后来才知道错了。 饭菜趁热密封放冰箱才对,那几个小时室温放凉,细菌数量可能翻几百倍,还有些人觉得冬天腌的咸菜、腊肉挂阳台就行,其实开封后不冷藏或者腌制不够,也会产生亚硝酸盐,吃了也有风险。 很多人心里会想:“我以前也这么吃,没事啊。”这真是运气好。每个人免疫力不一样,食物污染程度也不同,一次没事不代表下次安全。 就像这位小伙子,平时身体健康,可一次疏忽就差点丢了性命,秋冬昼夜温差大,食品安全风险比夏天还高,不是光靠“天冷”就能放心。 医生提醒,尽量别吃剩饭剩菜,如果真的舍不得浪费,一定要及时放冰箱冷藏,再次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中心温度至少70℃以上。 像烧饼、馒头这类主食,即便冷藏,也最好24小时内吃完,超过时间就别冒险,冰箱也不是万能保险箱,肉类、熟食存放时间长了也会变质,该扔就得扔。 小伙子的经历给大家提了个大醒:食品安全绝不能抱侥幸心理,别以为“以前这么吃都没事”,也别迷信“天冷就安全”。 那些被忽视的小细节,其实可能藏着致命风险。现在这位小伙子还在ICU抢救,希望能平安度过,也希望更多人从这件事中学到教训。 别让一个小小烧饼,变成威胁生命的“杀手”,健康一旦出问题,再后悔就晚了。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光明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