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歌手丛飞身患癌症去世,停止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家长打电话来质问:“孩子要考大学了,钱呢?怎么说断就断,这不是坑人的大骗子么!” 2006年,37岁的歌手丛飞在深圳的病床上,安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谁能想到,这个从东北农村走出来的男人,用自己的歌声和行动,温暖了无数孩子,却在生命最后时刻,还要面对质问和怀疑。 他一生中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孩子,把三百多万家产捐出去,自己家里连像样的家电都没有,最后还欠着十几万外债。 可当他在医院里和胃癌作最后抗争的时候,接到的电话不是问候,而是受助孩子家长的质问:“孩子要上大学了,钱呢?”“你不是说供到大学毕业吗?怎么说断就断?”冰冷的话像刀子一样扎在丛飞心里。 丛飞的病来得快,晚期胃癌已经让他痛不欲生,手术时医生发现肿瘤粘连胰腺,没法完全切除,只能无奈缝合。 化疗让他头发掉光,声带被压迫得嘶哑疼痛,连说话都困难,更别说上台演出赚钱了。 但他一直坚持资助孩子的心没有变。1994年,丛飞第一次走上义演舞台,那是在重庆,看着台下几百个因为家贫辍学的孩子,他毫不犹豫,把自己身上仅有的2400元全放进捐款箱。 当主持人告诉他,这笔钱能让20个孩子完成两年学业时,他心里一下子亮了,就是这句话,把他带进了捐资助学的道路。 接下来的11年里,丛飞不断奔波在贵州、湖南、四川的贫困山区,一边义演筹款,一边亲自把钱送到孩子手上。 最多时,他资助的孩子达183个,覆盖汉族、彝族、布依族等多个民族。 他为了这些孩子拼命接演出,一天跑好几场,累得直不起腰。朋友们都觉得他收入不低,怎么总是捉襟见肘,后来才明白,他把所有钱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他自己穿便宜衣服,住简陋房子,连家人想买件像样东西都舍不得,但对孩子的付出,从来没打折。 可善意并非人人都能理解,有些家长把丛飞按时打钱当作理所当然,不考虑他也是人,也会生病,也会倒下。 甚至有家长在得知他病重后,不仅没有关心,还怀疑他是假装生病、不想付钱。 面对这样的质问,丛飞没有埋怨,他在病床上还嘱咐妻子邢丹:“以后有能力了,一定把没完成的资助继续下去。”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甚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用尽最后力气践行自己的初心。 丛飞的善意没有完全被辜负,被他资助过的孩子里,有人成了乡村教师,把这份爱心继续传递,他的两个女儿长大了,大女儿考上沈阳音乐学院,小女儿也进入重点中学,活成了他希望的样子。 全国各地的人听说他的事迹后,纷纷捐款捐物,医院里摆满鲜花和慰问品,用行动告诉他,善良从未被遗忘。 丛飞的故事已经过去近二十年,但每次想起,依旧让人五味杂陈,他用一生告诉我们,善良是选择,是本能,不是义务。 那些质问他的家长,或许是因为贫穷恐惧,或是依赖成习惯,但不能忘记,没有人天生要为别人的人生负责。 善良需要被理解和珍惜,只有双向的尊重和感恩,才能让爱心不断传递下去。 丛飞虽已离开,但他的歌声和善意永远留在世间,提醒着我们:别让好人寒了心,别让善良被辜负。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