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日韩会议突然取消,中方通知了韩国,但没通知日本   这次中日韩会议,突然“

中日韩会议突然取消,中方通知了韩国,但没通知日本   这次中日韩会议,突然“掀了桌子”,奇怪的是,中国通知了韩国,却没跟日本打招呼。为啥?答案藏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那张嘴里。   高市早苗曾在国会预算委员会上公开表示,如果台湾有事,日本可能会动用集体自卫权,这番话听上去像是“出口成章”,实则是对中日关系的严重挑衅,直接踩到了中国最敏感的红线上。   中方立刻回应,这种言论破坏了一个中国原则,挑战了战后国际秩序,也打击了中日韩之间本就脆弱的信任基础,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直接点名,三国合作的环境被破坏,会议“不具备召开条件”。   从这个角度看,会议取消根本不是一次普通的“安排变更”,而是一场政治风暴的后续余波,更耐人寻味的是,中国明确通知了韩国,却没有和日本沟通。   这种“选择性通知”的做法在外交上并不常见,背后释放的是“我们不想谈”的态度。   从2007年起,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就成了三国之间少有的稳定合作机制,哪怕关系紧张,会议也照常开,这次突然叫停,说明问题比表面严重。   更让人警觉的是,这不是孤立事件,而是连锁反应的开始。   原本计划在的中国商务部长与日本企业家见面会也被推迟,日本投资促进机构访华行程也泡汤,经济、文化多条线都受到冲击,文化部长会议只是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旅游业也迅速感受到了寒意,据日媒报道,超过54万张飞往日本的机票被取消,中国游客“退订潮”席卷整个旅游业。   日本旅游公司损失惨重,北海道和青森的水产商则焦虑不安,因为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计。   这场由一句话点燃的外交风波,正迅速从政治层面,蔓延到文化、经济各个领域。   日本国内的反应更直接:东京、京都等地爆发抗议活动,不少民众高喊口号,要求高市收回涉台言论。   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也看不下去,直言高市的发言“轻率危险”,多位日本学者指出,这种言论已经背离了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基本原则,可能让两国关系陷入长期冷冻期。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日本政府自己也显得有点尴尬,到21日都还没拿到中方的正式通知,只能从韩国媒体和韩方渠道打听消息,这种“被排除在外”的感觉,在外交上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文化交流看上去是“软合作”,但背后依靠的是“硬信任”,中日韩机制存在的意义,在于三国能在政治分歧之外找到合作空间。   但如果连最基本的互信都被打破,文化、经济这些“低敏感度”领域也难以幸免,这次事件其实给日本提了个醒:在敏感问题上“嘴快”是外交大忌,尤其是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议题,任何轻率表态都可能带来实质性的后果。   而中方的做法也很明确:你说话不负责任,那对话就没必要继续。不是不合作,而是不想在没有诚意的前提下“硬合作”。   这场文化部长会议的取消,看似是一次三边交流的暂停,实则是中日关系中一次清晰的“态度表达”,中国通知韩国、不通知日本,这不是疏忽,而是一种外交上的“冷处理”。   在东亚这个地缘政治高度复杂的地区,三国合作不容易,维护信任更难,日本如果一再试探红线,不仅会失去合作机会,还可能错失整个地区对话的主动权。   对日本而言,现在是该静下来想一想:到底是继续嘴硬,还是回到理性现实的外交轨道上来。   说到底,合作这条路,不靠嘴上说得多漂亮,而靠彼此的尊重和底线意识。   而中方这一次的“沉默”,恰恰是最有力的回应。 信息来源:中日韩会议,确认推迟——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