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印尼“镍霸权”梦碎,技术降维打哭资源主义。 印尼前几年有多膨胀?指着地图上的镍矿

印尼“镍霸权”梦碎,技术降维打哭资源主义。 印尼前几年有多膨胀?指着地图上的镍矿带放话:“全球电动车要电池,电池要镍,我有全球最厚矿,定价权必须在我手里!”结果2025年伦敦镍价趴在1.46万美元低位装死,印尼的“镍业欧佩克”梦碎成一地鸡毛——这哪是掌控市场?分明是给自己挖了个“资源陷阱”。 印尼的算盘打得响:2020年封死镍矿出口,逼全球工厂搬来本地加工。火法冶炼(RKEF)项目疯狂上马,几年间冶炼产能从三成冲到六成,出口创汇从50亿飙到300亿。可风光背后是荒诞:工厂饿得啃邻居的矿——菲律宾、俄罗斯的矿石被大量进口,喂养印尼自己的高耗矿项目。雨林被砍成“钢铁森林”,红土泥浆排海染黑珊瑚,环保组织骂到脸疼。 更狠的是中国的技术“降维打击”。印尼赌的是高镍三元电池永远主流,可中国死磕出磷酸铁锂(LFP)——便宜三分之一、耐造、安全性高,2025年中国LFP占比已飙到70%。电动车厂直接抛弃高镍路线,印尼囤的高镍材料成了“胶卷时代的库存”,压得仓库冒灰。更绝的是中国“城市矿山”崛起:退役电池回收率超90%,镍钴锂循环再用,新矿需求被掐了阀门。印尼以为卡住原材料就能涨价?中国反手低价收储10万吨镍,直接砸穿卖方市场。 ESG大旗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印尼早期为冲产能,火法厂全烧廉价煤,污染触目惊心。西方市场嫌“高碳镍”不环保,价格压到成本线以下。工厂开工亏、停工更亏,限电轮班成常态。政策急转弯?采矿配额一年一改、增税、停批新项目,外资跑得比矿车还快。 印尼的教训扎心:资源是入场券,不是护城河。中国赢在完整工业链——从材料研发到回收技术,从市场预判到政策韧性。印尼只学了“禁出口”一步,却没学会技术迭代、环保合规、市场应变。现在苏拉威西的闲置厂房、亏到肉疼的冶炼厂,成了“资源主义迷思”的活体警示碑。 印尼镍业翻车,是资源诅咒还是战略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