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正好提示词? 写好提示词(Prompt)的核心是“精准传递需求+降低AI理解成本”,需要结合目标场景设计结构化信息。以下是经过验证的方法论,附具体案例: 一、明确“3要素”:让AI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 1. 核心任务(必选):用陈述句直接说明需求 ❌ 模糊:“写个关于环保的东西” ✅ 精准:“写一篇适合初中生的环保主题演讲稿,核心呼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2. 风格/格式(可选但重要):限定输出形式、语气、结构 - 形式:“以清单体”“分3个小节”“用对话体模拟老师和学生的问答” - 语气:“正式严谨”“轻松幽默,带网络流行语”“专业客观,避免主观评价” - 案例:“以‘职场新人如何快速适应工作’为主题,写一篇公众号短文,风格亲切像学姐分享,开头用一个职场翻车小故事引入” 3. 参考信息(可选但增效):提供背景、细节、范例 - 背景:“基于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附数据:全年销量450万辆,同比增长30%)” - 细节:“描述一个下雨天的校园场景,要包含3个具体画面:教室窗台的雨滴、操场奔跑的学生、校门口卖伞的老人” 二、结构化表达:用“指令+约束”减少歧义 公式:目标 + 要求 + 禁忌(可选) 案例: “目标:帮我设计一份小学生周末计划表,适合8岁男孩,包含学习、运动、娱乐时间。 要求:① 时间分段清晰(如9:00-10:30);② 每项任务注明具体内容(如‘运动’写‘户外跳绳20分钟’);③ 预留1小时自由安排时间。 禁忌:避免安排超过40分钟的连续学习任务,娱乐项不包含电子游戏。” 三、进阶技巧:让输出更符合预期 1. 角色代入法:给AI设定身份,限定专业视角 - “假设你是有10年经验的初中数学老师,用3个生活化例子解释‘分数除法’” - “作为科技行业分析师,分析2024年AI手机的发展趋势,需要包含3个核心技术突破点” 2. 阶梯式提问:复杂需求分步骤拆解 比如写一份活动方案,先问:“策划一场公司年会,需要包含哪些核心环节?” 得到框架后再细化:“针对‘互动游戏’环节,设计3个适合50人参与的团队游戏,要求规则简单、能活跃气氛” 3. 反向修正法:如果输出不符合预期,明确指出问题 ❌ 笼统:“写得不好,再改改” ✅ 具体:“刚才的报告太学术化,需要简化:① 删掉专业术语(如‘边际成本’改为‘额外成本’);② 每个观点后加一个生活化例子;③ 结尾增加行动建议(如‘普通人可以怎么做’)” 四、避坑指南:新手常犯的3个错误 1. 信息过载:不要堆砌无关内容,比如写文案时没必要长篇大论讲背景,直接说“基于XX背景,写XX内容” 2. 逻辑混乱:避免一句话包含多个不相关需求,比如“写一篇产品介绍,还要分析竞争对手,再给个营销方案”(建议分3次提问) 3. 缺乏边界:对“创意类”需求,适当留空间(如“可以加入比喻修辞,风格不限”);对“严谨类”需求(如报告、流程),必须明确细节 练习建议:从模仿到创新 1. 先仿写:找优质提示词(如“写一条奶茶店促销短信,突出‘第二杯半价’,语气活泼”),替换主题练习 2. 做对比:同一个需求用2种方式提问(模糊vs精准),观察AI输出差异 3. 记模板:针对高频场景(写文案、做计划、解问题),固定自己的提示词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