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河南郑州,1个24岁女儿状告亲生父亲,要求:按照离婚协议,支付自己读研的所有费用

河南郑州,1个24岁女儿状告亲生父亲,要求:按照离婚协议,支付自己读研的所有费用。谁知,父亲拒绝,法院也驳回诉讼请求! 早年,这个小琳的亲生父母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孩子归母亲,父亲要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和学费等等。 如今小琳上大学了,父亲一如既往的支付孩子的各种费用,怕孩子上学钱不够用,每个月还多给了2000元。 现在孩子已经毕业了,父亲觉得自己可以松一口了。谁知,孩子要继续深造读研。 父亲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就自己仅仅每个月的4000块钱,已经不够支付她读研的费用。 就跟孩子商量:“爸爸年龄大了,每个月就挣4000元,不够支付你的学费和生活费,你已经23岁,也大学毕业,应该能找个工作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了!” 小琳多次沟通无果,觉得父亲违反了协议,于是提起诉讼,要求父亲支付研究生学费和每月2000元的生活费,直到她毕业。法院审理后认为,父亲已经基于道义支付了本科费用,现在他收入有限,再要求他负担读研费用不合理,也不符合法律规定,最终驳回了小琳的请求。 看到这个新闻,我心里挺有感触的。首先,我得说,法院的判决是合理的,我支持这个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琳已经24岁了,是个完全成年的人,在法律上,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一般到18岁就结束了,如果子女还在接受基础教育,比如高中,可能还会延长。 但读研究生属于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法律没有强制要求父母必须支付费用。 小琳的父亲月收入才四千多元,这在现在的生活中,可能连他自己都过得紧巴巴的。 想象一下,一个中年人,可能还有自己的家庭负担,比如房贷、医疗或其他开销,每月挣这点钱,如果再被要求支付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压力有多大?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对个人生活的挤压。 小琳已经本科毕业,完全可以先工作,积累经验,或者通过助学贷款、兼职等方式自己解决读研的费用。 毕竟,成年意味着独立,不只是年龄上的,更是经济和精神上的。 我理解小琳的想法,她可能觉得读研是提升自己的好机会,父母应该支持。 但现实是,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不能一味要求父母牺牲。 父母倾其所有培养我们至成年已属不易,当子女具备独立能力时,更应体谅父母的艰辛。 读研深造虽是好事,但若超出家庭承受能力,自立自强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既是对父母的感恩,也是对自我成长的负责。 正如古人所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子女之爱父母,亦当自立自强。成年后的每一份成长,都应是责任与担当的双向奔赴,而非单方面的无限索取。

评论列表

一眸茶香
一眸茶香 2
2025-11-22 12:14
现在学校都是商业化运作 都是生意
用户43xxx54
用户43xxx54 1
2025-11-21 20:08
有些人走不出学生时代,畏惧社会,一直用考研,读博,强行留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