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县综治中心以民族传统文化赋能基层治理,将“枫桥经验”与民族智慧深度交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之路。这里既有法治的刚正不阿,更有民族文化的温润醇香,让每一起矛盾纠纷都在尊重与理解中化解,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草原深处持久绽放。

深挖传统智慧,筑牢治理根基
阿克塞县综治中心敏锐捕捉哈萨克族“阿德力哈孜”(意为“调解说理”)的传统调解基因,激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肯弹唱”的劝喻功能,将这些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和解智慧转化为治理动能。创新培育的“马背网格蓝”品牌,让网格员骑着骏马穿梭在广袤牧场,把触角延伸到雪山牧场,把服务送到毡房门口:“冬不拉普法”则以悠扬琴声为载体,将规范的法律条文化作朗朗上口的歌谣,在琴声与歌声中传递法治理念,让农牧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意识。这些品牌如同草原上的灯塔,既守护着传统文脉,又照亮了法治之路。
创新调解场景,巧解民生心结
“一壶奶茶”解心结成为阿克塞县基层调解的温暖名片,红柳湾镇“奶茶调解角”内,热气氤氲中当事人与调解员围坐共饮,“长老评理”的民俗方式搭配民族语言,让法律与传统礼仪相融,矛盾在茶香中消融。针对婚恋矛盾纠纷调处,专门打造“和・如初”婚调工作室,与12338妇联维权中心共建“常驻+轮驻+随驻”机制,通过“法律+调解+心理”三同步工作法,配合网格员“敲门行动”精准排查重点家庭,实现38件婚恋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让众多濒临破裂的家庭重归和睦,“和・如初”的美好愿景照进了千家万户。
凝聚共治合力,绽放团结之花
阿克塞县不断夯实网格化服务管理治理底座,推动“和・如初”婚调工作与网格治理同频共振,借助综治平台实现婚恋矛盾风险智能预警、快速处置。广泛吸纳退休老党员、楼栋长、巷道长担任“情报员”和“调解员”,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用接地气的方式就地化解婚恋家庭中的小摩擦、小矛盾,形成“小事乡贤调、大事中心办”的良性互动。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始终以民族文化为纽带,让法治精神通过民族语言直抵人心,年内用传统礼仪依法化解矛盾纠纷668件,化解成功率超90%。
从“阿德力哈孜”的劝和传统到现代法治精神的相互交融,从“阿肯弹唱”的悠扬旋律到“和・如初”的幸福图景。基层治理既葆有法治的“原汁原味”,更散发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醇香”,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里落地生根,绽放出绚丽夺目的“民族团结之花”,为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