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就算美国班门弄斧,中国定会把我们打得一败涂地!”11月19日在美国国会稀土听证

“就算美国班门弄斧,中国定会把我们打得一败涂地!”11月19日在美国国会稀土听证会上,这番话炸翻全场。美国豪掷百亿美金急追稀土产业链,却卡在传统分离技术寸步难行,本土企业连重稀土提纯都搞不定,98%的精矿还得送中国加工。而中国早已实现铈磁体规模化量产,2024年产能突破两万吨,更手握全球92.3%的冶炼分离产能,这场博弈的差距,从核心技术壁垒筑起时就已注定。 很多人以为稀土竞争拼的是储量,USGS的数据早就说明,全球稀土并不稀缺,但中国的厉害之处在于把“闲置资源”变成了宝贝。 稀土矿里铈元素占比高达50%,以前各国都觉得它没用,加进磁体里还会拉低性能,可中国钢研团队花了十几年攻关,硬是攻克了铈磁体技术。 现在不仅能让铈元素占比超60%,还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宁波复能一家企业的年产量就达6000吨,内蒙古包头的智能化工厂也已投产。 这意味着中国稀土资源利用率直接翻倍,成本还大幅降低,而美国连传统稀土的分离技术都没吃透,更别说这种颠覆性的资源优化技术了。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产业生态,赣州打造的“一核两区六基地”格局,聚集了500多家相关企业,还有8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从开采、分离到高端磁材制造,甚至回收利用,形成了全链条闭环。 这种集群优势不是砸钱就能建起来的,35年的技术积累和企业协同,让中国能快速响应下游需求,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军工产品,都能提供定制化稀土材料。 反观美国,连个完整的加工链条都没有,就算找到矿,也得依赖别人的技术支持。 美国也不是没找后路,拉着盟友搞“去中国化”供应链。跟越南签了关键矿产合作协议,跟印度搞战略矿物回收计划,还撺掇澳大利亚、韩国在马来西亚建磁体工厂。 可这些联盟看着热闹,实则漏洞百出。美印合作要从铝厂、煤矿的废料里回收稀土,技术不成熟不说,光前期投入和环保审批就得耗好几年。 马来西亚的工厂依赖韩国的磁体技术,而韩国本身就缺上游材料,最后还是绕不开关键技术瓶颈。 欧盟搞的47个战略项目,计划投资225亿欧元,但“规则主导”的模式审批慢、协调难,等真正见效,中国的技术恐怕又升级了。 美国的班门弄斧,本质是没搞懂稀土产业的核心逻辑。这不是简单的“建工厂、挖矿石”,而是技术创新、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协同的综合比拼。 中国不仅有全球唯一的完整产业链,还在开辟新赛道,用人工智能优化磁体性能,推动稀土回收利用,贴合“双碳”战略。 而美国一边想追赶,一边还在搞人才封锁,把中国顶尖学者拒之门外,可稀土技术突破恰恰需要全球智慧协同,这种自相矛盾的操作,只会让差距越拉越大。 说到底,稀土领域的博弈,拼的不是短期投入和政治联盟,而是长期的技术沉淀和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中国的优势,是一代代科研人员“摸着石头过河”闯出来的,是无数企业协同发展建起来的。 美国想靠“急功近利”的联盟和“闭门造车”的技术突破追赶,本质就是班门弄斧。 真正的产业安全,从来不是搞脱钩断链,而是像中国这样,在技术创新中提升资源价值,在产业协同中构建核心优势。这一点,美国要是悟不透,再怎么折腾也只能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