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郑丽文20日在一场“抗日讲座”上叫嚣,“国民党要成为台海和平的守护者、缔造者,不允许任何战争发生在台海,这是国民党坚定、庄严的誓言跟努力,‘台湾没事、日本没事、世界没事’。” 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刚上任,就甩出一句“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意思就是要把台湾往自家的安保体系里捆,岛内赖清德不但没降温,反而像有人撑腰一样忙着点火。 这种节奏按过去的经验,大概率又要继续紧绷下去。但是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局面走向“越吵越危险”时,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在一场讲座上,硬是把盘面掀了一下,直接换了一套说法,而且这套说法听起来更接地气。 很多年了,外界天天喊“台湾有事,日本有事”,听得都耳朵起茧了。 但郑丽文不照着这个逻辑走,她站在讲台上,反手给了句:“台湾没事,日本没事,全世界都没事。” 这句话听着像饶舌,但其实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一句:谁都别把台湾推到战争边上,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有人必须把刹车踩住。 更直接的是,她不是只对媒体说这话,她把这观点原封不动地摆到了日本驻台代表片山和之面前。 她说得客气,提了孙中山和日本之间的旧往来,看着像礼貌寒暄,但话里其实是“请你们别把外部冲突绑在台湾头上”。 和外交部发言人对日本公开批评的那种强硬不一样,郑丽文是在岛内,从源头“拆炸弹”,国民党的意思很明确:不是单纯要“避战”,而是要把台湾从战场逻辑里拉出来,争取做创造和平的人。 为了把这方向立住,郑丽文这几天动作可不小,就在这场讲座前一天,她约了民众党主席黄国昌,一起搞了一场引起关注的“蓝白高峰会”。 这不是随便喝茶聊天,两人交换的礼物很有象征味道,郑丽文送的是新北莺歌烧制的彩瓷圆盘,画着“两鸟同飞”,寓意不用多解释就明白。 黄国昌的回礼更有想法,是一盏钨丝灯,底座是水泥,稳稳当当,灯光柔柔亮着,意思是只要基础打牢,就能照亮新局面。 两人既谈选举合作,也谈议会策略,说白了,就是向民进党亮了一份态度:靠宣传“战争危机”拿选票的时代,未必还能一直顺风顺水。 郑丽文把这合作形容成“1+1大于2”,意思是如果民意厌倦焦虑,就会反向推动政治重新洗牌。 而为什么岛内很多普通人对这种话很买账?郑丽文给出的理由很现实:钱。赖清德这两年把防务预算往上抬,目标要占GDP 5%,军备一个接一个往外买,但对很多台湾民众来说,这些东西带来的不是安全感,而是越来越沉的财政压力。 郑丽文不空喊,她直接拉回2008到2016那段时间:那个阶段靠“九二共识”,两岸能坐下来谈,贸易、人流、民生都有利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钱压进军火订单,换来一份没有百分百保证的“安心”。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讲座现场的一个细节:一个八十多岁、家人曾是“二二八事件”受害者的老人,当天宣布加入国民党,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入党。 这种选择在台湾社会本身,就说明一句话:老百姓希望的是能正常过日子,而不是天天背着战争的精神包袱,意识形态再响,也比不过餐桌上有没有稳定的饭碗实际。 把视线拉长点看,现在的台海像在走钢丝,美国嘴上说“不想对抗”,但武器、军机、访问照常给,连担心供应链断开的德国,也跑来对台湾问题“表示高度关切”。 大陆那边底线一直明确,声音没变,在这种三边挤压环境下,郑丽文愿意站出来,哪怕被骂、被贴标签,也要把不同观点说出来。 她在接受《日经亚洲》访谈时说得很直:台湾要想真正活下去,就得接受“一个中国”框架。这种话在现在的岛内舆论环境,没有一点胆气,开不了口。 她这一段时间的几记动作,接受美方官员访问,拉拢受难者家属入党,直着面对日本代表,联合在野力量组“蓝白合作”,都是为了证明一个核心理念:和平不是靠买军火堆出来的,而是靠有能力、有平台、有胆量坐下来谈出来的。 只要“战争开关”不被谁轻易按下,这棋盘就还走得下去,不是非要下成绝杀。 在台海这种敏感时刻,有人拼命推着往对抗方向走,也有人在试着摸着石头找出口,郑丽文选择的,是后者。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