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一天,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公安局接到民众举报,称在郊区一座废弃的厂房外有一辆白色轿车已停放数日,车内之人一动不动。 2009年的一天,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公安局接到民众举报,称在郊区一座废弃的厂房外有一辆白色轿车已停放数日,车内之人一动不动。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车内确实有两具男尸,已经死亡多日。更离奇的是,后备箱里还塞着另一具尸体。 法医检验后发现了关键线索:死者脚下沾有青膏泥和白膏泥,只有高等级墓葬中才会有。这些特殊的泥土质地与普通农田土壤完全不同,通常只会出现在古代王侯级别的墓葬中。警方由此判断,这几个人很可能是盗墓贼。 2009年1月12日,警方在安徽天长铜城的一辆轿车内发现了两具死尸,随后又发现2名死者,真相逐步露出水面:这4人在大云山汉墓盗墓时,墓室坍塌,炸药毒气泄露,4人致死。通过对死者身份的调查,警方很快锁定了一个专门从事盗墓活动的犯罪团伙,并成功抓获了16名相关嫌疑人。 在审讯中,这些盗墓贼交代了作案过程。他们早就瞄准了盱眙县境内龙塘潭底部的古墓,在潭边秘密挖掘盗洞。可谁知道挖掘过程中发生了坍塌,两名盗墓贼被困洞中受重伤。其他人紧急救援,将伤者拖出后送医,但途中两人就不治身亡。剩下的16个人吓坏了,既不敢报案也不敢去医院,只能把载着尸体的车扔在郊外,各自逃散。 2009年初,大云山发生了严重盗墓事件。2009年2月至3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调查与勘探。由于现场不断受开山采石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博物院对大云山汉墓区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揭示出一处比较完整的西汉江都王陵园,出土了大量陶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等各类文物一万余件(套),许多文物均为首次发现,收获巨大。 考古专家们在现场发现了盗墓贼挖掘的L形盗洞,直接指向龙塘潭底。为了搞清楚潭底是否真有古墓,考古队联合当地村民对龙塘潭进行抽水作业。随着水位下降,一座规模宏大的古代陵园逐渐显现出来。 2009年发生严重盗墓事件后,南京博物院在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陵园内发现主墓3座、陪葬墓11座、车马陪葬坑2座、兵器陪葬坑2座及陵园建筑设施等遗迹,在陵园外发现陪葬墓1座和东司马道,一、二号墓出土包括玉棺、金缕玉衣等在内的陶器、铜器、玉器、金银器、漆器等各类文物一万余件(套),许多文物均为首次发现。 这次考古发现的规模让所有人震惊。“中”字形大墓、黄肠题凑、玉棺和金缕玉衣,是西汉诸侯王葬礼规格的核心内容,但在以往从没有发现集四者为一体的西汉王陵,大云山汉墓是首次完整呈现这四种葬制的考古发现。这种规格意味着墓主人绝对不是普通人,而是西汉时期地位极高的王侯。 最关键的证据来自墓葬中出土的各种器物。墓葬中出土了多件刻有”江都宦者”的铭文铜灯,以及”江都宦者沐盘十七年受邸”银盘、“廿一年南工官造容三升”漆卮、“廿二年南工官”漆盘,表明这些器物属于江都王。刻有”廿七年二月南工官”耳杯共发现了近百件,全是尺寸很小的明器,没有实用功能,是专为陪葬而制造的。 江都王刘非在位27年,于公元前127年去世,而刘建只在位6年便因谋反败露而畏罪自杀。汉初诸侯国内以王在位的时间纪年,而不是皇帝纪年,这批耳杯显然是刘非去世后为陪葬而赶制的。综合这些材料,考古队断定一号墓墓主为江都王刘非而非刘建。 江都王刘非是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哥哥。他15岁时主动请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立下赫赫战功,被汉景帝改封为江都王,统治原吴国的广大疆域。刘非在位27年,治下有三郡五十三城,后来还并入了会稽郡,疆域相当辽阔。 这位江都王性格桀骜不驯,好勇斗狠,生活奢华。因为和弟弟汉武帝关系不睦,他愤而离开京城长安,此后再也没有踏入京城半步。公元前129年,刘非在江都国去世,享年41岁。 江都王刘非墓葬于盱眙大云山,这意味着,大云山在西汉时的江都国地位很不一般。“过去,我们依照传统认为,西汉江都国是以仪征为中心,大云山只是其边缘,并没有想到,大云山也是江都国非常重要的地区。”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学术界对西汉江都国地理范围的传统认知。 大云山江都王陵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11年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这次发现不仅挽救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更为研究西汉诸侯王陵制度和汉代社会文化提供了无价的实物资料。 从一起意外死亡案引发的盗墓案,到震惊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大云山汉墓的发掘过程可谓是现代版的”塞翁失马”。如果不是那几个盗墓贼的贪婪与不幸,这座埋藏了2000多年的王陵可能还会继续沉睡在地下。而江都王刘非这位西汉时期的风云人物,也通过这些精美文物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辉煌时代的真实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