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为什么中国只举办过一次奥运会?因为亏钱。08年北京奥运虽然账面上是盈余的,但是这

为什么中国只举办过一次奥运会?因为亏钱。08年北京奥运虽然账面上是盈余的,但是这里面有大量义务工作者的隐含成本,很多物资的价格也是被压低的。而且支出的大量基建费用也很难核算进去,当时的北京正在城市建设的最巅峰,多花点也可以接受,反正本身也需要做基建,但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基建的需求,成本上就完全划不来了。   先说说那些没明着算的成本,最典型的就是那十万名志愿者。当时好多大学生、社区居民主动报名,顶着大太阳引导观众、维持秩序,一天下来就给点盒饭和水,连交通补贴都没多少。   要是换成正常雇人干活,按2008年北京职工平均工资算,一个人干三个月至少得万八千,十万人就是十几亿,这笔钱压根没进奥运的支出账本。   还有那些给奥运供物资的企业,比如做场馆座椅的、提供餐饮的,当时都主动压低了价格,就为了支持奥运,这部分“让利”也没算成成本,要是放现在市场化采购,这些开销肯定得翻番。   再说说基建那笔糊涂账。08年奥运总投入里,大部分钱都花在了地铁、机场这些“看不见”的地方,光新修的地铁就有5条,还有首都机场的T3航站楼,花了300亿才建好。但那时候北京正缺这些设施,就算不办奥运,过两年也得修,等于借着奥运的由头把该干的活提前了,成本也就跟着分摊了。   可现在不一样了,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地铁四通八达,机场也够用了,再办奥运就得专门新建场馆、扩建设施,这些都是纯额外支出。就说鸟巢吧,现在每年光维护费就得上亿,还得靠办演唱会、收门票勉强维持,要是再建几个这样的场馆,后续花钱的地方可就多了。   看看其他国家办奥运的下场,更能明白这账有多难算。东京奥运会本来预算一百多亿美元,结果因为疫情拖到2021年,最后花了两百八十亿,亏了足足500亿人民币,当地老百姓都说这些钱能给每家买台冰箱了。   巴西里约奥运更惨,建了8个新体育场,赛后好多都荒了,足球场上长满杂草,奥运村的公寓墙皮都掉了,最后亏了141亿,本来经济就不好,这下更雪上加霜。   最倒霉的是蒙特利尔,1976年办奥运超支十倍,政府只好开征“奥运税”,连卖啤酒都得加钱,这税一收就是30年,直到2006年才还清债。   08年咱们能扛住这些成本,还有个特殊原因——那时候需要靠奥运“亮相”。刚加入世贸没几年,好多外国人还不了解中国,借着奥运办场盛会,让世界看看咱们的实力,这种“面子”比赚钱重要。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空间站在天上转,新能源汽车卖遍全球,进博会、服贸会一场接一场,早就不用靠奥运证明自己了。   大家心里更清楚,钱得花在实在地方:社区里多装些健身器材,老年人下楼就能锻炼;乡村学校盖得结实点,孩子上学更安全;医院添点新设备,看病不用老排队,这些比办一场十几天的盛会管用多了。   再说国际上的规矩也让人不舒服。办奥运赚钱的大头,比如电视转播权收入,七成多都归了国际奥委会,咱们花几百亿建场馆、搞安保,最后只能分点零头。   而且还得听他们的指挥,用指定的设备,请他们的专家,一点话语权都没有。俄罗斯运动员说禁赛就禁赛,咱们的武术、龙舟这些强项却进不了奥运项目,这明摆着偏心欧美。又出钱又受气的事儿,现在肯定不愿意干了。   2022年北京冬奥会其实是个例外,那时候特意搞“节俭办奥”,12个场馆里11个是改造的,水立方改改就能当冰壶场,五棵松体育馆6小时就能从篮球场变冰球场,比新建省了三成成本。   即便这样,最后也就盈余几亿,还是靠了全球46亿人次的数字转播才拉回收入。要是办夏季奥运,项目多、场馆需求大,根本没法这么省,亏的概率只会更大。   说到底,不是中国没能力再办奥运,而是算明白了“民生账”比“面子账”重要。08年那笔账看着盈余,其实是靠无数人的志愿付出、企业的让利和城市建设的红利才撑起来的,这些条件现在都没了。与其把钱砸在十几天的盛会上,不如投到老百姓天天能受益的地方,这才是真的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