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相有心生吗?我是有点相信了,这个狗主人的妹妹说:你打死我们的狗,我们就砸了你一下玻璃,你也不应该要了我哥的命啊,关键申家上着大门,你们踹开后就打砸骂,这样欺负人家,兔子急了还咬人呐… 申家人和狗主人家本来没什么大仇大怨,结果狗跑到申家院子,申家人一着急,狗没了。狗主人家肯定不高兴,心里堵得慌。 可是你要说,这事就该砸人家玻璃、踹人家门、破门而入,恐怕谁听了都觉得不对劲。可惜事就是这么发展了。狗主人家一气之下,带着家人和工具直接上门。 踹开申家大门,砸了玻璃,推搡、谩骂,弄得家里鸡飞狗跳。申家人这时候心里能不慌吗?一个家本来是最安全的地方,突然闯进一帮气势汹汹的人,换谁都不淡定。 最后双方冲突升级,申家为自保,动了手,结果酿成悲剧。风头一转,狗主人家有人丧命,申家人进了看守所。到这一步,谁都不好受,两个家庭都遭了秧。 最让人觉得五味杂陈的,其实是狗主人的妹妹那句:“你打死我们的狗,我们就砸了你一下玻璃,你也不应该要了我哥的命啊!”这话一出口,网上就炸了锅。 说实话,咱中国自古讲究个“以和为贵”,遇事能商量尽量别闹大。可有些人,平时看着挺和气,真遇事了,火气蹭一下就上来了。 狗没了,心疼能理解,但你要说砸了人家玻璃、踹开人家门、破门而入,这已经不是“泄愤”了,而是明晃晃地把人家当成了“出气筒”。 更别说,申家那时候还是上着大门的。你破人门、砸人窗,闹到人家家里头去了,性质就变了。这不是普通的邻里吵架,这是实打实地“侵门踏户”。 其实这事一出来,网上的声音就分成了好几派。有人说申家是正当防卫,毕竟对方先破门而入,还带着工具; 也有人觉得申家下手太重,毕竟人命关天;还有一部分人,干脆把矛头对准了法律,觉得法律应该保护守法的普通人。 为啥大家会吵成这样?我觉得根子就在“安全感”三个字。在咱中国,家就是避风的港湾,是最后的退路。你说你在外头受了委屈,进家门就能喘口气。 可如果家都保不住了,别人随便能闯进来打砸,那还怎么让人安心?所以大家才会对“破门而入”这件事格外敏感。 你说申家是不是“过激防卫”,其实得看当时的情况。面对一群情绪激动、手里还拿着工具闯进家门的人,谁能保证自己还能冷静地“适当还击”? 这不是电视里演的“请你出去”,是真刀真枪的“生死关头”。这种情况下,防卫过当还是正当,法律说了算,但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这事闹到现在,大家反而开始琢磨起“相由心生”这句话。啥意思?其实就是你心里怎么想,慢慢地就会体现在你脸上、行为上,甚至影响你的一举一动。 你看狗主人的妹妹说话的语气,满满的理直气壮。她觉得,狗没了,砸人家玻璃、踹门就是“合理回击”;可对方还手,就是“要人命”。 这种“双标”,说白了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有些人平时看着无害,遇事了自觉有理,什么事都敢做。可他们忘了,别人也是血肉之躯,也有尊严和底线。 再说申家,事发时守着自己家,面对突如其来的威胁,选择了反击。你说他们是不是“以暴制暴”,也许有点,但更多的是“被逼无奈”。 这就是人性,谁也不想把事做绝,但被逼到墙角,谁还讲什么“风度”?这案子开庭了,申家家属和律师认为这是正当防卫,希望法官能公正判决。 其实不只是他们,很多网友都盼着法律能给普通人撑腰。毕竟,法律就是用来保护守法人的,如果连家里的安全都保障不了,这社会还怎么让人安心? 当然,法律自有公断,咱不能“情绪化”。但从道理上讲,谁都会有点共鸣:你破门而入,砸人家家,最后反倒成了“受害者”,这道理搁谁都说不过去。 有句老话说得好:“心正则容貌端,心善则面慈。”你心里装着善意,处事自然宽厚;你心里装着怨气,脸上的戾气也会越来越重。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相”,其实就是他的“心”写在了脸上。这次事件,狗主人的妹妹的话其实是个缩影。她觉得自家吃亏了,就有理由“讨回公道”; 可忽略了自己破门砸窗、先动手的事实。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眼里只有自己的委屈,看不见别人的难处。久而久之,心有怨气,脸上也就写满了“不服气”。 这事闹到现在,谁都不好受。两个家庭都付出了沉重代价,网上的舆论也一波波地起伏。可冷静下来想想,这事背后,其实是咱中国普通人对安全感、对公平、对善意的渴望。 在这个变化飞快的时代,谁都怕遇上不讲理的,谁都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安全港”。如果大家都能多一分包容、少一分戾气,多点换位思考,很多悲剧其实都能避免。 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怎么看世界、怎么对待别人。愿以后咱中国的街坊邻居,遇事能多点冷静,少点冲动。 参考资料: 《山西长治“狗咬人”引发“反杀案”,庭审激辩:面对砸窗破锁的多人入侵,如何界定正当防卫?》——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