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湖北籍军人郑贵玉捅死第一个鬼子后,感觉日军的三八枪刺刀又长又轻便,便捡起鬼子的步枪冲向第二个鬼子。 1941年9月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响,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亲率10万大军,企图一举拿下长沙,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早有准备,调集30万大军,采用天炉战法诱敌深入,层层阻击最后在预设战场围歼。 郑贵玉所在的293团奉命开赴前线,从驻地到长沙,部队足足走了两个月,白天日军飞机狂轰滥炸,他们只能躲在山林里,夜晚摸黑赶路,山路崎岖,不少战士掉进泥坑。 粮食早已吃光饿了挖野菜充饥渴了喝路边脏水,到达岳麓山时长沙城的巷战是这场会战的关键,国军熟悉地形采取灵活战术。 白天郑贵玉和战友们换上便装,有的挑着货担有的挎着菜篮,混进城内侦察日军哨岗和火力点位置,入夜后他们利用熟悉的街巷发动突袭。 9月下旬的一个深夜月黑风高,郑贵玉带领全排潜伏在一条窄巷里,手握中正式步枪屏息等待,突然一队日军巡逻兵出现在巷口,郑贵玉瞄准最前面的日兵扣动扳机枪响人倒,他冲上前用刺刀补刀确保敌人毙命,但是当他拔刀时发现,自己的刺刀因为撞击竟然弯了。 地上日军尸体旁,一支三八式步枪静静躺着,郑贵玉捡起来掂了掂,比中正式轻了近一半,刺刀长度达40厘米笔直锋利,第二个日兵已经扑了过来,郑贵玉本能地握紧三八枪迎击,他侧身闪过对方的突刺,顺势一个反挑刺刀准确刺入敌人咽喉。 巷战进入白热化枪声大作,第三个日兵跃出掩体挥刀横扫,郑贵玉迅速下蹲躲过随即向上猛刺刀尖穿透敌人腹部,三八式步枪的轻便让他在狭窄巷道里游刃有余,接连击毙数名日军。 激战中郑贵玉突然感到左腹一阵剧痛,低头一看鲜血已经浸透军装,一个日兵从侧面偷袭得手,郑贵玉强忍剧痛,反手用枪托砸倒偷袭者,随后因失血过多昏倒在血泊中。 战友们冒死将他抬到后方医院,军医说肋骨断裂髋骨受损,能活下来已是奇迹,躺在病床上的郑贵玉最关心的却是:长沙还在吗,得知中国军队大获全胜,歼敌4万余人他这才安心养伤。 10月8日,第二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胜利告终,这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盟军在亚洲战场取得的唯一一次大捷,薛岳的天炉战法成功遏制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战后团长特许郑贵玉保留那支缴获的三八枪作为纪念,他在枪托上刻下划痕,记录自己的战果,抗战胜利后郑贵玉带着这支特殊的战利品回到家乡,重操木工旧业。 有乡亲说用日本武器不吉利,郑贵玉只是摸着枪管上的樱花纹沉默不语,在他看来用敌人的武器杀敌人,这是战场上最朴素的道理,那支三八枪被他用蓝布包裹,珍藏在箱底,布上除了母亲绣的安字,他还歪歪扭扭写了一行字:拿鬼子的枪杀鬼子,不丢人。 2017年春天,97岁的郑贵玉走完了传奇的一生,弥留之际老人让孙女取出那支陪伴他大半生的三八枪,颤抖的手指抚摸着枪身上的每一道划痕,这位普通士兵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民族大义,什么叫家国情怀。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信源:黄埔老兵忆长沙会战:拼刺刀手刃三敌——中新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