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品收入占比超五成的公司,这两年像突然打开的存钱罐。过去订单被卡在流程,报表难看,估值杀到脚底。今年“十四五”收尾,军方把积压合同一把释放,营收增速从个位数跳到百分之五十,利润表瞬间回血。更妙的是,军品定价自带成本加成的“护身符”,原材料涨价也能顺价,毛利率反而扩张。地缘紧张让预算硬约束变成硬增长,订单能见度直接看到2027年。现金流也不再是“应收账款+情怀”,预付款比例抬升到三成,企业账上趴着活钱,终于敢扩产、做研发,正循环开始滚动。资本市场嗅到味道,先拉龙头,再挖配套,小市值、高军品占比的标的被资金排队敲门。估值体系从“主题”升级为“业绩+主题”,弹性比消费品大,确定性比周期品强。军工不再是事件脉冲,而是一条能算得出增速、看得见订单、拿得到分红的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