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深圳书展上露天搭建的零售摊位吸引了众多爱书人。
胡蕾摄
11月13日至17日,为期5天的第七届深圳书展举办。书展以“书香湾区阅见世界共享未来”为主题,以“山海有诗意,书香最深圳”为口号,采用“1+N”主分会场联动方式,组织国内外600余家出版单位与民营书业公司、近40万种出版物、6万种文化创意产品参展。书展期间策划开展好书推荐、名家分享、科技交互体验等100余项文化活动,营造了一场以书为媒、多领域跨界联动、全民参与的文化盛会。
惠民举措可感可及
本届深圳书展主会场设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及西广场南北两区,总面积约4.9万平方米,现场精心打造九大主题展区。其中,北区设置出版物展区、智享生活区、文具文创区、书店快闪展区,重点突出文化与科技融合;南区打造第二届插画手账节、电影市集、文体互动区、文化休闲区,重点突出文旅、文体融合,还特别设置BOOKWALK市集,打造亲子阅读空间。
“本届书展紧扣‘惠民、融合、共享’理念,致力于让公共文化服务既有高度,也有温度。”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汉隆介绍,书展以文化惠民激发消费活力,通过发放阅读券等方式,推动部分图书打折,让惠民举措可感可及;以跨界融合彰显时代特色,创新融入前沿科技体验,结合簕杜鹃花赏文化,并借力第十五届全运会契机,构筑“文化+科技+旅游+体育”多维场景,通过系列创意活动,传递文体共融、健康生活的理念。
深圳书展选择露天开放的空间,重塑人与书籍、人与人、人与城市的关系。《深圳晚报》记者陈仪衡在书展采访时表示,广场作为城市最古老的公共空间形式,历来是市民交往交流的场所。或许,把书展搬进广场就是深圳对“公共阅读”的理解。在深圳,阅读应该是生活里自然而然、不可或缺的事情。
文学图书备受青睐
在深圳书展主会场,国有出版单位与民营书业公司的摊位鳞次栉比,形成书展与市集相融合的模式;N个分会场依托深圳书城罗湖城、南山城、龙岗城、龙华城和湾区之眼、各公园书吧、深圳市委党校,形成全城共读的立体书展。
11月16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主会场看到,高中生苏理的书筐里整齐摆放着《西西弗神话》《鼠疫》等欧美文学与哲学相关书籍。“我对欧美文学特别感兴趣,之前读了加缪的《局外人》,这次专门挑选了同风格作品,还有北岛的诗集和《给青年诗人的10封信》,既能放松学业压力,也想提升文学素养。”苏理说。
顺着苏理所指的方向,记者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摊位前,这里古典文学名著、外国文学名著、现当代作家代表性作品交相辉映,名著、名家、名译者是其主要特色。与人文社摊位邻近的,是作家出版社摊位所展销的书籍,呈现出当代文学名家大家与新锐作家相结合的趋势。与原创文学比肩,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摊位展销的翻译文学作品同样备受读者青睐,像《简·爱》《呼啸山庄》,有一部分读者往往同时采购多家出版社的版本。
在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岳麓书社的摊位前,古籍因“旧书新知”活动的开展,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商务印书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摊位上,摆放的人文社科类图书也吸引了众多读者驻足翻阅;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摊位上,部分绝版书纷纷上架展销。社科文献社工作人员张宇介绍,该社今年带来90种、1200本共计10万码洋的图书。
阅读服务更接地气
为推动文化惠民公共服务,本届深圳书展向全市市民读者赠送10万张“满100元减30元”书展惠民券,并推出第二十六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年度十大童书”获奖图书七折优惠。
在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摊位上,该公司策划的畅销书码放得整整齐齐,熊猫造型的便笺夹颇为引人注目。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销售中心大区经理宋仁义在摊位前招呼着市民读者,也时不时和来往的出版同行打招呼。宋仁义说:“这个季节深圳的温度适宜,来书展购书的读者也多,优惠券的叠加使用让现场零售额比较可观。组织方的工作做得越来越细化、更接地气,公共文化服务的精细度越来越高。”
“我们将强化智慧引领,更深层次融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探索阅读服务新范式,丰富深圳书展的时代内涵。扩大品牌效应,强化国际合作,推动地方性文化活动向国际文化盛会升级,区域性全民阅读活动向文明交流高地转型。深化惠民实践,创新阅读推广方式,完善阅读服务体系,让浓郁书香浸润城市每个角落,让阅读之乐滋养万千心灵。”唐汉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