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刘劲松司长说不满意,日本太没诚意! 高市早苗捅了一个天大的窟窿,现在居然派一个司长,背着一个黑包,带着两人,来中国灭火,这也太可笑了! 这也就不难理解刘劲松司长在会谈后的表情动作及回应了,无不充满着对日本的不满,日本这是来好好谈的吗?完全就是来敷衍我们的,我们需要这样的敷衍吗?太没诚意了! 从这件事我们也不难看出,日本不仅猖狂至极,而且也没有想要解决问题的诚意和态度,我觉得这说明我们的力度还不够,人家没感觉到疼。 对于日本,我们应该加大力度,该限制的加大限制,该禁止的全面禁止,像琉球这样的牌,要直接打出来。毕竟五常之一,在联合国提出来,而且中国作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经济方面,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就应该加大力度。 要理解这份不满,就必须先看清高市早苗捅下的这个“窟窿”究竟有多大。她并非普通政客,而是日本右翼阵营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符号性人物。 她屡次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公然质疑甚至否认“慰安妇”等历史铁证,其言论早已严重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这种行径,早已超出了日本内政的范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和人类良知的公然挑战。 当这样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持续发表挑衅性言论时,实际上是在中日两国本就脆弱的互信基石上,又狠狠地砸下了一记重锤。 面对如此严重的伤害,任何有诚意寻求和解的国家,理应派出能够代表国家意志、拥有足够决策权的高级别官员,带着具体的解决方案前来沟通。然而,日本派来的“三人小组”,其规格与事件的严重性形成了荒谬的对比。 那个不起眼的黑包,此刻仿佛成了一个绝佳的隐喻。它里面装的,恐怕不是解决问题的诚意与方案,而更像是一份准备好的、用来敷衍了事的稿子。 这种轻慢的态度,传递出的信息是极其危险的:他们认为这件事没那么严重,或者说,他们认为中国拿他们没办法。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傲慢,而是一种经过精心计算的冒犯。 他们似乎在赌,赌中国会因为经济上的某些考量而选择忍气吞声,赌中国会因为维护地区稳定的大局而不会采取实质性的反制措施。这种试探性的底线触碰,比直接的对抗更令人警惕,因为它暴露了日本在对华关系上一种根深蒂固的投机心态。 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的反应力度,是否足以让对方感到真正的“疼”?言语上的抗议和外交层面的交涉固然重要,但如果对方已经形成了“你只会动口,不会动手”的刻板印象,那么这些努力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日本似乎始终没有真正理解,或者说不愿意承认,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我们拥有让任何挑衅者都付出代价的实力与手段。 经济上,中国作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这种深度捆绑的关系是一把双刃剑。日本的高端制造业、农产品、旅游业,哪一个能离开庞大的中国市场?主动权,其实一直握在我们手里。我们需要的,只是将这种潜在的优势,转化为让对方切实感受到的压力。 当常规的外交沟通渠道被证明无效,当对方的敷衍已经到了不加掩饰的地步,或许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调整策略。一些过去我们可能不愿意轻易打出的牌,现在是时候重新评估其价值了。 比如琉球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悬案,更是一个触及日本国家神经的战略支点。在联合国框架下,以五常之一的身份,对一些涉及二战后国际安排的模糊地带提出合理性质疑,本身就具有无可辩驳的法理正当性。 这并非无事生非,而是提醒某些国家,历史的账本不能随意涂改,战略的底线不容肆意践踏。 面对一个似乎只听得懂“疼痛”语言的邻居,继续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意义何在?我们是否应该让对方明白,诚意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外交的礼节性程序被滥用为敷衍的工具时,更强硬、更具实质性的反制措施,恐怕才是让对方重回谈判桌的唯一途径。 那么,这张牌究竟该如何打,打到什么程度,才能既维护了我们的核心利益,又能精准地让对方感受到痛楚,从而真正回归到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这恐怕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