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太湖之畔,创新澎湃。“十四五”以来,无锡发展活力迸发,从“465”框架的科学谋篇到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强势崛起,从传统制造的智能蝶变到商业航天的苍穹逐梦,在这座工商名城的发展热土上,科技创新正在催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的高品质生活。为此,新安晚报、大皖新闻联合江苏省无锡市委网信办推出专题报道,展现无锡“十四五”期间担当实干、勇挑大梁、锐意创新的辉煌成就。
潮涌太湖蝶变无锡丨“小电驴”驶向全世界
近几年,火到海外的中国“小电驴”,“无锡造”占很大分量。日前,大皖新闻记者走进长三角(无锡)电动车跨境电商产业园,从本土产业集群到跨境出海平台,无锡市锡山区电动车产业集群规模已突破660亿元,全国每三辆电动车就有一辆产自这里,“电动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更是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
无锡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活力持续迸发。不仅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发力,无锡还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2024年,进一步将未来产业赛道扩容至“5+X”布局,强化双向赋能发展路径,全力打造未来产业增长极。

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内展出“锡山区电动车产业发展大事记”。
“产业根基+平台赋能”“无锡造”更有竞争力
11月13日,大皖新闻记者来到长三角(无锡)电动车跨境电商产业园,在产业创新发展中心,超大的电子屏上显示着“产业高地智领未来”,各种品牌、各种式样的电动车在这里展出。记者了解到,从本土产业集群到跨境出海平台,产业园致力于走稳电动车出海的每一步,这里正成为无锡以优质营商环境激活产业动能的生动样板。长三角(无锡)电动车跨境电商产业园位于锡东新城映月湖科技园,而其所属的锡山区,更有“中国电动车之乡”之称。目前,无锡市锡山区电动车产业集群规模已突破660亿元,占全国三分之一的份额,“电动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更是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
“以前出海靠‘单打独斗’,现在有了产业园‘全流程护航’。”据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锡山区制造的多款电动车因适配美国“皮卡文化”,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走红,订单量激增。2025年上半年,以雅迪为代表的无锡锡山区电动车产业出口3.5亿美元,在2024年同比增长40.9%的基础上,再度增长31.9%。

展厅内展出各种品牌的电动车。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3月20日,无锡电动车高质量出海合作签约暨电动车新品全球首发仪式在锡山区举办,吸引了来自21个国家的29位国际采购商代表及锡山区50多家电动车及零部件企业。会上,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与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整合全球资源与电商平台,助力电动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提升品牌影响力。
“产业根基+平台赋能,让‘锡山造’更有竞争力。”锡山区工信局工作人员介绍,当地不仅推动雅迪、台铃等龙头企业组团出海,还成立电动车对外贸易协会。目前锡山企业在全球布局20多个生产基地,1800家销售门店。
练就互联网内容产业“硬实力”
相较于制造业,无锡十分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11月中旬,一场关于互联网内容产业发展的交流活动在无锡正式启动,活动主旨在于适应当前互联网在内容生产、商品推广销售等方面的发展趋势,“链”接无锡的研发、生产、宣传、人才等要素,实现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形成互联网内容产业集聚优势。
现场人员向记者介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全屏生态、粉丝经济等新模式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内容产业融合发展程度日益加深,发展出不同于传统内容产业的创作传播发展模式,形成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全新业态。

11月中旬,多个互联网内容产业项目在无锡签约。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无锡已集聚规模以上MCN机构超过30家,美抖、白名单、莱瑞等一批年带货额超10亿元的MCN机构,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不断集聚。同时,各板块立足区域文化资源、特色产品、优势产业配套及区位优势等,培育出各具特色的互联网内容产业生态,展现出“人才济济、机构云集、特色鲜明”的整体实力。
以“智改数转”破题新质生产力
产业经济是城市发展的硬底气,敢为人先的无锡正站在改革潮头,以“智改数转”破题新质生产力,全力守好产业风景线。从商业航天领域聚集110家企业,到人形机器人、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打造应用场景;从传统纺织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每亩产值4000万元”,到集成电路产业园吸引38个项目落地……
截至目前,无锡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203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210家;第七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无锡又有117家上榜,涵盖高端装备、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战略性赛道。“十四五”期间,无锡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翻倍跃升,此外,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纺织、大飞机、特钢材料5个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远景动力电池一期生产线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无锡稳步推进新旧产业融通发展,形成叠加倍增的发展合力。今年,无锡吹响建设“长三角区域领先的大飞机产业集群发展高地、国内绿色航空产业标杆”的号角,推动传统制造向高端制造加速转型,跻身“大飞机”产业链核心分工体系;出台人工智能+标杆城市“1+2+3”系列政策文件,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产业升级新篇章正加速开启。
大皖新闻记者魏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