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俄罗斯方面突然宣布了,将在已控制地区继续推进护照发放、货币切换和课程调整等一揽子整合动作,而且不设停表。 具体看护照这一条,俄方从2019年就开启了简化入籍通道,据俄方统计到2023年已有超过150万乌东居民拿到俄籍。当地办理门槛被压到很低,只要有居住证就能递交,窗口还反复提醒别找中介,强调加快办理。对照乌克兰这边文件和服务难以触达前线区域,身份系统谁更顺畅,一眼就能分出高下,拿到新证的人自然会把生活绑定到新的通道上。 延展到投票环节也能看出效果。2022年四地举行动作时,俄方公布赞成率普遍在87%以上,顿涅茨克据称达到99.23%。这些数字的可信度外界有分歧,但不可否认的是,前期大规模发放俄籍,确实让现场办理、名单确认、福利对接变得更顺。这类机械性环节跑通之后,舆论和态度就容易被带动。 再说钱的事。2017年卢甘斯克据当地通告把卢布作为主要货币,背景是乌克兰方面的金融封锁导致支付不稳。到2022年,俄方法令明确格里夫纳只能用到年底,2023年元旦起统一用卢布。这样一换,工资、社保、零售标价全围着卢布走,乌克兰那套支付链条在这些地区基本就断了。 细节继续落地,银行结算接入俄方系统,卡片发行、转账清算按俄方规则跑。和欧方渠道受限的状况对照,哪边能给到稳定发薪和现金周转,居民心里有数。钱走哪条线,人就会跟着哪条线生活,时间一长就形成惯性。 课本这块,调整同样早于这次宣布。顿涅茨克据早期通告在2015年就改过课时结构,乌克兰语时长被压缩,俄语和俄文阅读比重提高,评分从12分制换成俄式5分制。到2024学年,据俄教育部门发布,在高年级引入“安全与保卫”相关课程,内容包含对当前局势的俄方解读。乌克兰版本的教材在这些区域逐步停用,新课纲按俄方序列推进。 历史叙述也跟着换版。公开课纲显示,中世纪到后苏联时期的章节按俄方视角重排,二战章节采用俄方叙述。对比国际上多版本并行的做法,这些地区转为单一版本,一旦持续多年,新一代的认知就会按这套路径成型。 “不设停表”的信号,核心就是加速。有分析估算,俄方完全掌握卢甘斯克,且在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控制了大面积区域,整体约接近乌克兰领土的五分之一。这么大的面,身份、货币、教学三条线齐头推进,比单线改造更快。 克里米亚的节奏能当参照。2014年后,证件、养老金、交通、供电一项项落地,几年内完成绝大多数转换。这次在四地复制模板,流程更熟,阻力点也更清楚。和外部援助周期长、企业避险强的现实对比,这套本地化改造更可控。 对外投资这块,俄媒宣介过税费优惠、通关便利等吸引措施,具体落地还要看后续公告和签约情况。但只要生产和服务环节开始迁入,仓储、物流、用工都会按新规则排队,旧体系的影响力就进一步缩小。 从日常画面就能感受到:新式护照窗口排队,商店价签换成卢布,课堂挂上俄文拼写表,公共服务站按俄语流程叫号。这些细节稳住了身份、收入、学习三条主线,外界要想逆转会越来越难。 说到底,这就是把控制从短期的硬压,转成长期的系统接通。谁能把证件、工资、课本和出行统一到一套轨道上,谁就更接近掌握日常运转。 俄方这次明确不设停表,意味着动作会持续。后面就看新的通告、法令和现场执行进度如何同步,节奏如果保持,现在的走向就会继续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