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就在昨天 日本突然宣布了 11月17日,日本防卫省向山口县岩国市方面通报称,部署

就在昨天 日本突然宣布了 11月17日,日本防卫省向山口县岩国市方面通报称,部署在当地美军基地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已完成撤离,这一时间较原计划大幅延后。 这套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的武器系统,9月借美日“坚毅之龙”军演进驻,原计划军演结束一周内撤离,最终超期滞留一个半月。其1600公里的“战斧”导弹打击精度偏差小于5米,320公里反舰打击仅需8分钟响应,绝非临时部署那么简单。 作为长期跟踪亚太军事动态的观察者,我发现美军这波操作藏着明显的“试探逻辑”。他们特意选择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敏感节点部署,既测试了系统的前沿投送能力,也摸清了地区国家的反应底线,撤离更像是见好就收的战略回撤。 当地民众的反抗力度远超外界想象。广岛、山口两县市民团体11月10日联合请愿,岩国市抗议集会的参与人数较9月部署时激增3倍,日本国内对“基地成为冲突靶场”的担忧率高达68%,民意压力让政府不敢再硬扛。 中方的反制准备同样是关键推力。红旗-9防空系统早已在东部沿海完成针对性部署,解放军的电子侦察船持续在相关海域巡航,美军很清楚,亚音速的“战斧”导弹在现代防空网面前突防成功率堪忧。 俄罗斯的态度也不容忽视。其远东军区的S-400系统进入战备状态,战略轰炸机巡航频次增加20%,美军显然不愿同时面对中俄两大军事强国的双重压力,这是撤离背后的重要战略权衡。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日同盟的裂痕。日本想借美军之力强化威慑,却没料到要承担全部风险,而美国单套“堤丰”系统1.2亿美元的采购成本,也让其难以大规模常驻,双方诉求的错位加速了撤离进程。 千万别被“撤离”的表象迷惑。美军已在菲律宾吕宋岛实现“堤丰”常驻,72小时全球空运的机动能力,意味着它随时能重返日本或部署到其他热点地区,这只是战略布局的调整而非放弃。 从数据来看,日本民众对美日同盟的信任度较去年下降12个百分点,越来越多人看清自己“棋子”的本质。依赖外部武器换安全,终究是饮鸩止渴,只会让地区局势更紧张。 军事扩张永远违背和平潮流,“堤丰”的来去匆匆就是最好的证明。任何将盟友领土当“军事前哨”的做法,最终都会遭到民意反噬和战略制衡。 各位读者你是如何看待日本贼心不死的?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