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就在刚刚 美国驻希腊大使突然放话了。 据政客新闻网11月14日报道,该大

就在刚刚 美国驻希腊大使突然放话了。 据政客新闻网11月14日报道,该大使被引述称,希望中方退出比雷埃夫斯港的经营,并建议由美方接手。这一说法目前未见雅典方面公开证实。我这边的判断很清楚:这类表态绕不开合同和规则。 先把账翻清。2016年,中远海运通过公开招标获取比雷埃夫斯港务局51%股权,2021年增至67%。期间完成码头扩容、桥吊更新、疏浚航道等项目。2019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约565万标箱,成为地中海第一。运行至今,贸然换经营方,缺少法律和商业依据。 把镜头挪到希腊北部。亚历山德鲁波利斯港近年承担大量物资转运,私有化进程被当地叫停,转为更谨慎管理。这说明各方都在按自身需求安排资产,并未出现谁一句话就驱逐既有经营者的先例,边界很清楚。 从运输链看,比雷埃夫斯与巴尔干和中东欧的铁路通道已打通,港口到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的中转时效稳定,对航线排期依赖度高。强行更换经营主体,班列组织、泊位分配、堆场周转都会受影响,连带外贸企业的交付节奏。 对照远端经验更直观。2021年洛杉矶—长滩一度超过百艘船外排,拥堵持续数月;同年上海、宁波舟山维持高位运行并基本稳定靠泊秩序。谁在高密度航次下更熟练,公开数据能说明问题。 合同层面也不复杂。比雷埃夫斯的特许期至2052年,合同内含投入、绩效、特许费、违约条款等项。如果要变更,路径只有两条:按合同谈,或按法律裁。超出这个框架的表态,不具有执行力。 欧洲的做法有参照。欧盟已设外资审查机制,汉堡托勒特码头股权交易被压缩比例后获准实施,西班牙等港口项目也走过逐项评估流程。可见规则在那儿,按项目看风险与收益,而不是一刀切。 再放一组能力对比。2023年上海港完成约4915万标箱,继续全球领先;宁波舟山超3500万标箱。国内多座码头实现远程化、自动化作业,班轮周转有据可查。这些经验输出海外,是商业选择,也是效率体现。 回到比雷埃夫斯本身。2019年其地中海排名登顶后,航线密度增加,干支线衔接更紧。中远旗下及其他班轮公司高频靠泊,转运货量稳定。上市公司的年报显示营收与利润多年保持增长轨迹,可供外部核验。 希腊方面的选择权在合同文本和本国法规之内。谁投入、谁履约、谁承担风险,文件和记录都在。若提出调整,请给依据、给方案、给时间表,而不是一句空话。 对外部关切,沟通可以有,但落点只能在程序和证据。港口是实打实的设施与作业网络,稳定胜过噪音。 把盘面理清,比的是谁尊重规则、谁能把货流跑顺。按这个标准办事,船能靠、箱能走、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