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我看到有的朋友说,全运会上的运动员和教练都在为自己谋划着后半生的人生。把个人的人

我看到有的朋友说,全运会上的运动员和教练都在为自己谋划着后半生的人生。把个人的人生命运和全运会成绩牢牢绑定,体育失去了纯粹性,因此全运会应该取消。我觉得这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从运动员个人角度看,他们最好的年龄都用在练体育了,荒废了学业,也没有去学其他技能。之前看到有位游泳冠军小时候训练的时候被教练打骂,不想练了,然后跟他姐姐说,他姐姐说:“那你不练了,能去做什么呢?”,他听了后也只好继续忍受。还好,后来他成了世界冠军。中国的运动员都是全职训练,以前老女排二传孙晋芳说,她们那个时候都是至少初中毕业,也有上到高中以后才去做专职运动员,那之前都是在体校业余训练。现在许多人都是小学就去专业训练,文化程度比较低。虽然说后面保送上大学,那点文化课底子还是会影响后半生。全运会有了成绩,这些运动员能够挣到高额奖金,也有了退役后安置。如果没有这些保障,那些职业化程度不高的项目的运动员就很难了。篮球和足球队员境遇就好得多,许多CBA退役的队员去打野球,也能挣很多钱。职业化程度高,确实不一样。从另一方面来考虑,确实全运会绑定了各方面巨大的利益,就会滋生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若干年前,每届全运会都会出现“专门为全运会而生”的运动员,突然在全运会一鸣惊人拿到金牌,然后就消失不见,不出去代表国家去参加国际比赛,真正在世界比赛为国争光的队员反而没有拿到冠军。这几年好多了,基本上游泳金牌都是被参加世界比赛的国手夺得,严格兴奋剂检测,检测手段的进步,减少了“专门为全运会而生的运动员”的出现。但某些比赛仍然会有裁判等各方面的问题,有了利益,自然就会有相应的事情滋生。其实一些商业化程度高的项目的名将也来参加了全运会,比如网球的商竣程(并非北京队培养,是家庭出资打出来的)、张之臻、吴易昺、王欣瑜等,朱琳以前也说过,省队每年给她提供一些资金,她则需要代表省队打全运会,相信其他网球名将也是如此。中国运动员顶尖运动员肯定不用愁退役后待遇,但下面的运动员还是有生存压力的,比如吴柳芳,我更多给予的是同情和理解,但他们没话语权,没有人关助,没有人为他们说话,也没人看到他们的困难。因此中国的运动员是不是应该在成长过程中增加一些基本的文化教育,增加一些生存技能培训呢?那些在全运会失利,拿不到退役保障的队员怎么办?这些可能比讨论全运会要不要取消更重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