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你们知道德国为什么最近敢肆无忌惮地挑衅中国?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中国太仁慈、

你们知道德国为什么最近敢肆无忌惮地挑衅中国?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中国太仁慈、太善良,挑衅中国不仅代价小,中国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而且对抗中国能够在国际上增强影响力,所以敢于挑衅中国的国家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弱小的、甚至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国家,总想碰瓷找存在感。

看德国最近接二连三的操作,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前脚副总理带着访华的名头,后脚就公开骂中国的跨境小包裹是“垃圾”,这话刚落地没几天,再回头看去年9月那档子事更气人。两艘德军舰不顾中方好几次警告,硬要穿台湾海峡,还嘴硬说那是“国际水域”,搞得好像自己多有理似的。

其实这压根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念头,背后藏着一堆盘根错节的缘由,首当其冲的是德国国内的政治算盘。这两年德国组阁搞的是多党联盟,绿党虽说得票率跌到11.6%,却攥着不少关键权力,外交领域更是能说上话。

这帮人惯于拿“价值观”当幌子,对华立场本来就硬得很,掌权后自然要把这套主张往政策里塞。可另一边左翼党又主张少跟美国绑在一起,跟中国保持友好,两拨人扯来扯去,最后搞出的对华政策就变得忽软忽硬,硬的时候就敢公然越界。

像之前基民盟主席默茨乱发涉华言论,中方都明确表态希望他们客观看待,可架不住国内政客要靠这博眼球。

德国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挑事,背后没美国推波助澜才怪,去年那两艘闯台海的军舰,说白了就是跟着美国的节奏走。从德国出发先去北美跟美加搞联合演习,再穿巴拿马运河去太平洋参加“环太平洋”军演,一路跟美国盟友贴得紧紧的。

美国这两年一直在拉着盟友围堵中国,德国想在北约里站稳脚跟,就得顺着美国的意思来。借着“航行自由”的由头闯台海,既能给美国递投名状,又能显得自己在亚太有存在感,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德国政客自然乐意干。

更关键的是,德国把对华强硬当成了转移国内矛盾的遮羞布,这两年欧盟经济一直没缓过来,德国通胀高企,本土零售商怨声载道。他们不琢磨怎么搞活经济,反倒把矛头对准了中国的跨境电商包裹。说什么要打击“避税”,其实就是怕中国商品太便宜抢了本土生意。

欧盟原本计划2026年才对150欧元以下包裹收关税,德国非要撺掇着提前到2025年初执行。副总理骂“中国垃圾”那番话,就是说给国内选民听的,无非是想把经济不行的锅甩给中国,拿反华当噱头拉选票。

最让德国政客误判的,是把中国的克制当成了“好欺负”,就说台海那事,中方从8月就开始警告,德军舰执意闯进来后,东部战区立马派海空兵力全程跟监警戒,国防部吴谦大校当时就明说了,航行自由不是横行自由,更不能借着这个由头碰中国的红线。驻德使馆也第一时间提出交涉,把“不存在所谓国际水域”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

但德国政客只看到没发生直接冲突,就觉得挑衅代价小,甚至觉得能靠这在国际上刷存在感。他们忘了中德贸易额摆在那,德国汽车、化工产业有多依赖中国市场,真要是把关系搞僵,受损的还是他们自己。

还有层心思藏得挺深,德国想借着对抗中国巩固在欧盟的话语权,这些年法国一直在欧盟里跟德国抢风头,德国得找个能凝聚欧盟共识的话题。中国刚好成了他们的靶子,借着“供应链安全”“公平竞争”这些说法,拉着法国一起搞对华贸易限制,既能抱团施压中国,又能显出自己在欧盟的领导力。

可这种小算盘根本经不起推敲,欧盟内部本来就有分歧,而且中国早就放话了,搞保护主义最终只会让欧盟消费者买单,自己把自己逼到价值链边缘。

不过话说回来,德国这些动作更像是虚张声势,就像台湾退役少将栗正杰说的,德军舰早上刚进台海,下午就夹着尾巴跑了,全程被解放军跟监着,跟被押送似的,纯属自取其辱。

中德建交五十多年,合作共赢的底子还在,德国企业比政客清醒多了,知道跟中国对着干没好果子吃。那些跳得欢的政客,无非是打着重短期政治利益的小算盘,真要动真格影响到经济,他们自己先扛不住。

只是这种反复横跳的操作,实在伤感情,中方一次次强调希望德方客观看待中国发展,可德国政客总在挑衅的边缘试探。说到底,他们既想保住跟中国的经贸好处,又想靠着反华捞政治资本,哪有这么两全其美的事。再这么折腾下去,迟早得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