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日关系这么紧张,居然没人喊抵制日货了!十年前可不是这样——2012年满大街砸日系车,超市日本零食全下架,我妈把日产电饭煲都藏起来了。 现在呢?我家索尼电视坏了想换华为,邻居大爷说:"谁还看日货?我家格力空调、海尔洗衣机比日本货耐用多了!"小区里比亚迪、理想比丰田多,年轻人排队买小米,谁还记得当年抢夏普屏? 这十年真变天了。日本工厂老师傅退休后没人接班,很多零件都得从中国进口;咱们这边华为5G做到全球第一,大疆无人机占了全球大半市场,以前被笑"山寨"的家电现在欧洲人都抢着买。我那索尼电视修了三次,师傅都说零件比国产的还难配! 说真的,这十年的变化,可不是一句“变天了”能概括全的。当年满街砸日系车的热闹劲儿,现在想起来更像一场情绪的狂欢,砸的是别人的车,伤的是自己人的财产,最后除了发泄愤怒,啥实际问题也没解决。我还记得隔壁楼王哥,2012年刚买的丰田车,连夜给车身上贴满迷彩贴纸,就怕被人盯上,白天不敢开出门,晚上停在车库里都睡不踏实。那时候大家买日货藏着掖着,用日货像犯了错,可转头还是得承认,同等价位里,日本家电的耐用性、汽车的省油度,确实让人没话说。 现在不一样了,不是大家不关注中日关系了,是咱们的选择多了,腰杆也硬了。邻居大爷说格力比日本货耐用,这话可不是空口白话。我家去年换的格力空调,冬天制热快还省电,噪音小到几乎听不见,比之前用的松下空调强多了,价格还便宜两千多。小区里的停车位就是最好的见证,五年前还清一色的丰田、本田,现在放眼望去,比亚迪汉的红色车身亮眼,理想L9的大空间成了家庭用户的首选,偶尔见到几辆日系车,反倒成了稀罕物。年轻人买数码产品,早就不把夏普屏、索尼相机当必选项了,小米折叠屏手机玩出了新花样,大疆无人机在国外短视频平台上刷屏,连外国人都在抢着买,咱们自己当然更愿意捧自家的场。 更有意思的是,十年前咱们追着日本零件跑,现在反过来了,日本不少工厂得靠中国零件续命。我一个做机械加工的朋友说,他们厂给日本一家老牌企业供精密齿轮,对方每次下单都催得特别急,因为本土根本找不到能替代的供应商。老师傅退休没人接班,年轻人不愿进工厂,日本制造业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而咱们这边,不仅有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还有完整的产业链,从零件生产到整机组装,一套流程走下来又快又好,成本还低,这就是咱们的底气。 有人说,现在不抵制日货是因为大家变得理性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理性的背后,是国产实力的全面崛起。当年之所以会有极端的抵制行为,多少带着点“技不如人”的无奈和焦虑,只能靠这种方式表达情绪。现在咱们不用了,华为5G能跟高通掰手腕,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第一,国产家电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当自家产品足够优秀,能满足甚至超越我们的需求时,谁还会费劲巴力去追捧外国货?我那台修了三次的索尼电视,最后还是换成了华为智慧屏,画质清晰,还能跟手机、平板互联,用着比索尼舒服多了,师傅说的“零件难配”,其实就是国产替代后的必然结果——市场都被国产占了,进口零件自然越来越难找到。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可以骄傲自满。日本制造业在某些高端领域还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精密仪器、高端材料等,咱们还有进步的空间。但比起十年前,我们已经从“仰望”变成了“平视”,这种转变,靠的不是口号,不是情绪,而是无数企业日复一日的技术攻关,是无数劳动者的默默付出。从“山寨”到“领跑”,从“藏日货”到“用国货”,这十年的变化,藏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成长密码,也藏着每个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