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蒋介石在台湾的760座雕像,如今已全部拆除。说来讽刺,蒋介石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

蒋介石在台湾的760座雕像,如今已全部拆除。说来讽刺,蒋介石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竟会是这样的结局。正因为没有天下为公,才定然众叛亲离;也正因缺乏民族大义,终被历史抛弃! 这些雕像的建造,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当时蒋介石退守台湾不久,为了巩固统治、塑造个人崇拜,当局掀起了 “造像运动”。 从台北的中正纪念堂,到高雄的爱河河畔,再到澎湖的海边哨所,大大小小的蒋介石雕像拔地而起。 最夸张的是南投县的一座铜像,高达 22 米,耗费了当时相当于 300 户普通家庭一年收入的资金,光铸造用的铜材就够打造 5000 支步枪。 那会儿的台湾,学生每天要向雕像鞠躬,公职人员就职必须在雕像前宣誓,这些冰冷的铜像,成了笼罩在民众头上的精神枷锁。 可历史从来不会为独裁者背书。蒋介石在台湾推行的 “白色恐怖” 时期,近 10 万人因政治异见被捕,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他嘴上喊着 “反攻大陆”,却把大量资源投入到个人崇拜和军事独裁中,台湾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停滞不前,普通民众连温饱都成问题。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他始终抱着 “偏安一隅” 的私心,阻碍两岸统一,违背了 “一个中国” 的民族大义。 这种只谋一己之私、不顾民族根本利益的做法,注定会被时代抛弃。 随着台湾社会的觉醒,对蒋介石的历史评价开始回归理性。上世纪 90 年代,台湾解除戒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这些雕像的合理性。 有学者统计,仅 1995 年到 2005 年这十年间,就有超过 200 座蒋介石雕像被民众自发拆除或移走。 高雄市的一座雕像,因为占据了公园的核心绿地,周边居民联名请愿,最终用起重机将其吊走,原地改建成了儿童游乐场。 家长们说:“让孩子在独裁者的雕像下玩耍,不如给他们一片真正的阳光草地。” 拆除浪潮真正迎来高潮是在 2018 年之后。当时台湾各地发起 “去威权化” 运动,760 座雕像的清单被网友整理出来,逐一标注位置和状态。 台北市的中正纪念堂,原本是蒋介石雕像的 “核心阵地”,最终被改造为 “台湾民主纪念馆”,雕像被移至馆内的地下室,不再对外展示。 台中市的一所中学,将矗立了 60 年的蒋介石铜像拆除后,学生们在原址种上了樱花树,每到春天花开满枝,成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这 760 座雕像的拆除,从来不是单纯的 “毁像”,而是民众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对民族大义的坚守。 蒋介石一生都在追求 “一统天下”,却始终抱着独裁的私心,把个人权力凌驾于民族利益之上。 他忘了孙中山先生 “天下为公” 的嘱托,也抛弃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亲情,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被历史铭记? 对比同时期的历史人物,那些真正心怀民族、造福百姓的人,至今仍被两岸民众缅怀。而蒋介石留下的,除了这 760 座被拆除的雕像,只剩下充满争议的历史评价。 蒋介石或许到死都不明白,真正能被后人铭记的,从来不是冰冷的铜像,而是为国为民的功绩。 而他,因为背离了初心,抛弃了民族大义,最终只能落得个雕像被拆、被历史抛弃的结局,这大概就是对 “多行不义必自毙” 最真实的注解。 信息来源:中国台湾网、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