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玉坤通讯员蒋建民

11月14日,周口项城范集镇文庄村的生姜陆续进入收获期,田间地头迎来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种植户们正抓紧晴好天气,采收这批孕育多时的“金疙瘩”。
走进村民文运中、刘申申的生姜种植田,连片的姜苗郁郁葱葱,焕发着勃勃生机。一锹土刨开,一簇簇鲜黄饱满的生姜破土而出,浓郁的辛香扑鼻而来。工人们分工有序,动作麻利---有人弯腰挥锄,小心翼翼地将整株生姜挖出;有人利落地剪去茎秆;还有人熟练地将生姜分拣、装筐。每一道工序都衔接得流畅自然,勾勒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画卷。

“我今年种了30亩姜,今年产量在15000斤左右,一亩地大概收入在2万多元,以前都是自己一个人种,一个人摸索,比较费劲。现在依托合作社,咱从种植到管理、到销售,人家是一条龙服务,咱比较省心,像今年客户都是直接到地头上收,非常省心。”周口项城范集镇文庄村生姜种植基地负责人刘申申告诉记者。话语间他对未来的发展却充满信心。

在镇村的积极推动下,目前生姜种植面积已辐射周边其他村,总面积达200余亩。这一特色产业不仅给种植大户带来了可观收益,更通过村集体组织的劳务对接,为周边村民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采姜期间,来务工的村民一天收入100多元。“我是咱文庄村的村民,像我们这些出不了远门的人,在这村子附近干活挺好的,回去还能照顾孩子,给老人做顿饭,挺好的。”采摘工吴月说。
“我们村今年的姜长得特别好,正赶上采收缺人手,最近村里组织我们来采收,一天能挣一百块钱左右,既不耽误照顾家,又能增加收入。”正在田间忙碌的李阿姨手上活不停,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据了解,今年文庄村种植的生姜品质佳。根茎粗壮,表皮光滑有光泽,姜肉饱满,色泽金黄,辛辣味浓,吸引了很多客商前来订购。一块块饱满的生姜,不仅充实了农户的“粮袋子”,更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