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亚返程济南的当晚,电梯间里山东能源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招商广告格外醒目。“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的字样映入眼帘,竟让人生出“身已归鲁,心仍留琼”的恍惚——这片热土的吸引力,早已超越地理边界。
海南封关,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牵动着全国多地的机遇脉搏,山东亦在其中。诸多鲁企正瞄准这片沃土,寻觅属于自己的“椰海蓝天”。以山东能源为例,今年6月,其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额已突破2万亿元,贡献财政税收超40亿元,用实打实的数据印证着海南“来者皆可成”的包容底色。
“海南的包容和开放,是刻在骨子里的。”刚落地三亚,河南籍出租车司机刘师傅的话便道出了这里的特质。五湖四海的方言在此交融,部分区域外国游客络绎不绝,仿佛置身“小国际”,这既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更离不开开放政策的持续赋能。
过去,海南是“祖国南端的旅游小岛”;封关之后,作为中国首个自由贸易港,它将跃升为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未来,国际大牌建厂、新兴企业集聚、人才涌入将成常态,带动经济、医疗、教育等领域全面升级。对于进出口大省山东而言,这更是开辟新赛道的绝佳契机,不少鲁企已抢先布局,抢占发展先机。
金融开放提速、人货自由流动、投资便利化升级、税收制度具国际竞争力、法治体系不断完善……海南正加速对标国际高标准贸易规则。这片充满生机的海岛,能否如期成为璀璨的“南海明珠”?答案,藏在每一个奔赴而来的身影里,也藏在鲁企与海南携手前行的脚步声中。记者孙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