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养不起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免费却能盈利。美国的高速随便上,不收费,最后还能盈利,可中国的高速要收费,反而还亏欠,8年时间足足有6万亿的亏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中国的高速公路。十来年前,2013年,全国高速总长才9万公里出头,够用但不宽裕。 转眼到2023年底,就窜到18.36万公里了,世界第一稳稳的。 这十年,平均每年多出一万公里新路,搁谁听都得惊叹。建这些路可不是小事,尤其西部那些山高路陡的地方,贵州喀斯特地貌,青藏高原冻土层,一公里成本能顶东部平原好几倍。钱从哪来?大部分靠贷款,银行一笔笔砸进去,利息滚雪球似的堆起来。结果呢,从2015到2023年,累计亏了6万亿。听起来吓人,但拆开看,收费收入一年7000亿左右,够养路、修桥、还点利息,可建设债台高筑,西部流量少,车少人稀,收不上来。 再加上维护费,雨水一冲、日晒一烤,裂缝补了又裂,人工检测、沥青重铺,占收入四成多。 2024年数据出来,亏损还在继续,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6630亿,投资却超12万亿。到2025年,这数字估计还得往上蹿,交通部报告里说,高速公路投资虽降了点,但总盘子大,债转股啥的在试,总归短期内账面红不了。 这就引出美国那边的对比了。美国高速免费?这话说对了一半。他们的州际公路系统,4万多公里主干,90%不设收费站,你开车上道,油门一踩就走,爽是爽。但盈利咋来的?别以为天上掉馅饼,全靠税。燃油税是主力,每加仑汽油联邦收18.4美分,州里再加二三毛,2022年光这块就进账400多亿刀。 加油时你没觉得,但每升油里头那点儿钱,早早进了公路信托基金,专款专用,修路养护全靠它。加上车辆牌照费、重型车使用税,分散着来,基金一年收入500亿刀,支出450亿,盈余小有。为什么他们能这么玩?历史底子厚,1950年代艾森豪威尔时代建的,早摊销完了,现在维护为主,成本低。东部人口稠密,车流量大,税基稳,I-95那种走廊,一天货车川流不息,税收自然水涨船高。 西部沙漠地带也有,但整体网络老,东部拉动大局。对比中国,我们是新网狂飙,西部大开发,战略先投后收,美国是熟网养成,税费隐形收费。有人说美国人均车多,经济发达,税容易收;中国发展中,车保有量追赶中,收费直球但覆盖广。两种模式,各有各的逻辑,美国不堵车口袋,中国不欠发展债。 不过,盯着亏空数字叹气没用,得看这钱砸下去,换来了啥。高速公路不是单纯的路,是经济血脉。过去,广州到成都拉货,三天两夜国道颠簸,成本高效率低,现在一天搞定,物流费降两成,企业库存少压钱,供应链转得飞起。 农村货直达城里,广西芒果新疆棉花,不再烂地头,农民多卖几成价。沿线工业园、物流中心冒出来,工人上班近了,工厂订单稳了。数据摆着,2023年公路投资2.82万亿,高路占大头,拉动GDP稳增长,内需贡献95%以上。 交通部统计,高速覆盖95%大中城,时空压缩,人员流动快,疫情后恢复更快。长远算,这6万亿亏空,早晚回本儿,区域均衡发展,东中西连成片,市场大循环转起来。 美国模式稳,但他们西部开发早,中国赶超中,战略投资值当。 当然,问题也不是没。收费站多,ETC虽普及,但西部低价0.3元/公里,勉强够灯亮护栏换。 节假日免费,收入掉一截,运营方叫苦。债7.9万亿,2021数据,到现在转股化解中。 美国税隐蔽,我们收费明朗,但流量不均,西部补贴东部。 未来咋办?交通部在推债转股、公私合作,2025展望,投资稳健,客运量回升。这事接地气说,就是国家先垫着,让大家跑得快,经济跟上,账本儿自然绿。别总比表面,美国免费背后税重,我们收费前头路通。14亿人养路?养得起,还养出大国气势。 另外,美国基金机制分散风险,我们贷款杠杆高,但也逼着效率上。像京沪高速,流量王者,一年赚盆满;西部G7京新,穿越戈壁,投资370亿,回收慢但联通大西北。 经济账算长远,运输时间短一小时,全国GDP多贡献千亿。 老百姓实惠,自驾游近了,城乡差距小了。亏损是表,联通是里,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