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在中国宣布突破7nm芯片技术后,作为全球芯片代工巨头的台积电的顶尖工程师杨光磊感

在中国宣布突破7nm芯片技术后,作为全球芯片代工巨头的台积电的顶尖工程师杨光磊感慨:“如果大陆没有梁孟松,估计还要停在28nm”。很显然在杨光磊看来,梁孟松带来的“化学反应”实在太厉害了,几乎可以吊打全球最顶尖的芯片工程师,只是碍于中国芯片技术受到欧美国家的制裁,否则很有可能突破到3nm。 芯片这行水深得很,不是砸钱就能突破的,得有真正能撕开技术壁垒的人,梁孟松就是这样的人。 他可不是普通的工程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台积电挑大梁,跟导师一起搞定了铜互联技术, 帮台积电抢先量产130纳米制程,直接把高通、英伟达这些大客户抢了过来。 后来去三星,又带着团队从28纳米直接跳到14纳米,比台积电还早半年量产,硬是从台积电手里抢走了苹果、高通的订单。 你想啊,能在台积电和三星这两个巨头都做出颠覆性成绩的人,技术本事得有多硬?他手里攥着450多项专利,发表过350多篇技术论文,业内都叫他“芯片魔术师”,这可不是吹出来的。 再看看咱们大陆芯片产业之前的处境。2016年的时候,中芯国际其实已经宣布28纳米工艺进入设计阶段了,但就是卡在良率上死活上不去,良品率上不来,生产出来的芯片要么用不了,要么成本高得离谱,根本没法商业化。 28纳米这道坎,咱们卡了好几年,不是不想突破,是真没头绪,芯片制造要经过上千道工序,差一纳米的精度,整个流程就得推倒重来,没有正确的技术路线和研发方法,再多人加班也没用。 那时候业内都急得上火,可就是找不到破局的法子,真就是杨光磊说的,差点就困死在28纳米了。 2017年梁孟松来中芯国际,这才算真正给咱们的芯片产业开了窍,他带来的哪儿是简单的技术啊,是整个先进制程的研发逻辑和团队管理方法,这就是杨光磊说的“化学反应”。 别人好几年都搞不定的28纳米良率,他来了不到一年就提到了85%以上,直接能稳定量产了。 更神的是14纳米工艺,从他加入到攻克难关,只用了300天,良率还一下冲到了95%——要知道这在芯片研发里简直是奇迹,正常情况下没个三五年根本不可能。 最让人振奋的还是7纳米的突破,本来做7纳米得用EUV光刻机,这机器是荷兰阿斯麦产的,美国从中作梗,硬是不让卖给咱们。这就好比想绣精细的花,却没有细针,只能用粗针硬绣。 梁孟松硬是想出了辙,用手里现有的DUV光刻机搞多重曝光,简单说就是反复曝光、叠加图案,把粗针“变”成细针用。 这活儿难度大得吓人,曝光次数得从正常的40次增加到90多次,每一次都得精准对齐,差一点就全白费。 但他带着团队真就做成了,2020年就宣布7纳米研发成功,性能比14纳米好20%,功耗还低57%。 后来华为Mate60Pro用的麒麟9000S芯片,就是中芯国际用这技术造出来的,手机一上市,全世界都知道咱们突破了封锁,这背后全是梁孟松的功劳。 杨光磊作为台积电的老人,太清楚这有多不容易了,他自己当年在台积电负责良率优化,花了大力气才把90纳米良率从60%提到95%,所以他最明白梁孟松能在这么短时间里连破28nm、14nm、7nm有多神。他说梁孟松“几乎能吊打全球顶尖工程师”,这话听着夸张,其实是实话。 台积电和三星有最先进的设备、最充足的资金,而梁孟松带着中芯国际,手里没EUV,还顶着供应链封锁,却能追得这么近,这不是本事是什么? 可惜啊,欧美国家的制裁太狠了。2019年开始不让卖EUV,2020年把中芯国际放进实体清单,连设备维护的零件都得申请许可。 2023年荷兰又跟着限制DUV光刻机型号,2024年干脆吊销了许可,连维护旧设备都难了。 要是没有这些破限制,以梁孟松的本事,真说不定能跟上台积电的3nm进度。你看现在中芯国际用DUV硬推5nm,良率都已经到60%-70%了,接近三星3nm的水平,这要是有EUV,还不是顺理成章的事? 现在大伙该明白了吧,梁孟松不是普通的技术人才,他是给咱们芯片产业打通任督二脉的人。 没有他,咱们可能还在28nm原地打转,高端芯片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卡脖子。杨光磊的感慨,既是对梁孟松本事的认可,也是对咱们被制裁的惋惜。 虽然现在还受着限制,但梁孟松已经把路铺出来了,中芯国际现在28nm成熟制程全球份额第三,国内市场占了75%,先进制程也在一步步追。这就像有人给咱们打开了一扇门,就算门外有石头挡着,咱们也知道该往哪儿使劲了。 说到底,梁孟松的价值不止是技术突破,更给咱们带来了信心——原来只要有对的人,再难的技术壁垒也能打破。 要是没有制裁,咱们的芯片早就更进一步了,可就算有制裁,有梁孟松这样的人在,咱们也绝不会停步。这就是杨光磊那句话的分量,也是咱们中国芯片最实在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