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判了美国的预判!就在美国高调官宣封禁AI芯片第二天,英国媒体就爆出猛料:中国科技巨头获得廉价供电,推动国内AI晶片发展! 2025年11月3日,特朗普在白宫直接表态,英伟达最先进的BlackwellAI芯片只留给美国企业,中国和其他国家别想拿到手。 从之前卡中芯国际的光刻机,到拦着5G设备出海,美国就这点套路,总想着用出口控制把别人的脖子卡住,维持自己的技术霸权。 但他们千算万算,没算到第二天英国媒体就爆出猛料,咱们的科技巨头早就拿到了廉价供电,正憋着劲把国产AI晶片搞上去呢。 要说美国这封锁有多狠,看看英伟达的遭遇就知道了,黄仁勋之前为了保住中国市场,特意搞了个符合美国规定的H20芯片,结果今年4月特朗普一声令下,连这阉割版的芯片都不让卖了,逼得英伟达取消订单,台积电原本给H20留的生产线都得转产。 后来黄仁勋反复游说,7月又允许卖了,可没过多久就查出H20有安全漏洞,咱们网信办立马约谈,国内企业对这芯片也变得特别谨慎。 更过分的是,英伟达还得把中国市场收入的15%交给美国政府,才能换个出口许可证,这哪儿是做生意,简直是强取豪夺。 现在特朗普干脆连最新的Blackwell芯片都捂死了,说这芯片领先十年,绝不给外国,可他忘了,中国市场占全球AI算力需求的近三分之一,把咱们排除在外,英伟达自己先扛不住了,黄仁勋都坦言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95%跌到了0%,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但美国显然没搞明白,封锁这招对中国没用,反而会逼咱们跑得更快。就像之前光刻机被卡,咱们没躺平,现在AI芯片被禁,咱们早有准备。 这次英国媒体说的廉价供电,看着是件小事,其实是咱们下的大棋,搞AI晶片这东西,可不是搭积木那么简单,不管是研发时的算力测试,还是量产时的生产线运转,都得耗大量的电,电力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能不能扛住研发压力、能不能扩大产能。 美国原以为把高端芯片禁了,咱们就算有技术也没钱量产,可他们没想到,咱们早就通过“东数西算”这样的工程,把电力问题解决了。 其实咱们的国产AI晶片早就不是从零开始了,美国封锁之前,华为、寒武纪这些企业就一直在埋头干。 华为的昇腾芯片、寒武纪的思元芯片,还有燧原科技刚发布的L600,都是实打实的成果。 燧原科技那个创始人赵立东,在硅谷待了二十年,回来搞芯片七年就出了四代产品,他们的S60芯片去年下半年量产后,出货加订单都超过十万片了,还能支持三百多个应用场景,从大语言模型到搜索广告推荐都能用。 更关键的是,现在国内云厂商买国产芯片的比例越来越高,今年前九个月,国产AI推理芯片在头部云服务商采购里的占比,从年初的12%涨到了28%,照这速度,明年突破40%都没问题。 这说明咱们的芯片不是没人要,是真能顶用,之前只是缺个加速的机会,现在廉价供电一来,等于给这些企业添了燃料,跑得更有劲了。 可能有人会说,国产芯片比得过Blackwell吗?客观说,现在顶尖性能上还有差距,但咱们的优势在实用和性价比。 美国的芯片再好,买不到也是白搭,而且咱们的ASIC芯片在智能安防、语音识别这些场景里,能效比比进口GPU高50%,成本还低30%,这不正好符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吗? 咱们有全球最多的AI研究人员,占了差不多50%,这些人天天在实际场景里打磨技术,算法和芯片越配越默契,形成自己的生态,美国再封锁也没用。 美国总觉得靠技术封锁能把中国按住,可他们忘了科技发展的规律,不是靠捂就能垄断的。之前5G被咱们突破了,现在AI芯片咱们也在突围。 他们以为封禁Blackwell能打断咱们的算力建设,却没看到咱们的国产芯片出货量一年翻一倍,2024年就卖了82万片;以为电力成本能拖垮咱们,却没想到咱们早就把西部的清洁能源用起来了,搞起了廉价供电。 更重要的是,咱们有全球最大的AI应用市场,医疗影像、工业质检、自动驾驶这些领域都需要芯片,市场逼着技术进步,再加上政策托底,国产AI晶片想不起来都难。 黄仁勋说得其实挺实在,美国把中国排除在市场之外,自己的企业会失去规模优势,研发投入的回报越来越低,反而会削弱自己的竞争力。 现在英伟达失去中国市场,不仅少赚几百亿,更丢了一个巨大的技术生态,咱们的研究者只能转头用国产芯片,时间长了,美国想再跟咱们合作都没机会了。 而咱们呢,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产业链补全,从设计到制造,从算力集群到电力保障,一步步把基础打牢。 美国那些政客总拿“国家安全”当幌子,其实就是怕中国赶上来。可他们越打压,咱们越团结,企业埋头搞研发,政策给足支持,连电力这种基础保障都提前布局好了。 这次Blackwell芯片封禁,看似是危机,其实是转机,让全世界都看到,美国的技术霸权唬不住人,中国只要认准方向,踏踏实实干,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