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汉廷和“历史哥”举着大陆初中历史课本,对着国民党大声质问:“你们看看,大陆课本写国民党抗战的内容,比台湾课本都多!” 台湾光复是啥意思?” 台北一所初中的历史课上,学生的提问让执教二十年的老师红了眼眶。 去年台湾历史教育协会的调查更扎心:18 至 24 岁青年中,68% 说不出台湾光复的年份,82% 没听过 “张自忠” 这个名字,连 “七七事变是日本侵华开端” 都有四成人答错。 这份无知,不是孩子不用心,是有人在课本里 “动手脚”。 侯汉廷举着的大陆课本里,张自忠将军 “为国家死而无憾” 的誓言被醒目节选,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时的战术部署写得清清楚楚,连战士们用步枪打坦克的细节都有记载。 可台湾孩子手里的课本,早没了这些热血文字。 三十年前的台湾课本不是这样。 那时翻开书页,淞沪会战中 “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 的故事占了两页篇幅,戴安澜将军率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事迹配着黑白照片,结尾还标注 “此为中华民族共同记忆”。 转折从李登辉上台开始,他搞 “本土化” 时,直接把抗战史从 “中国史” 挪到 “东亚史” 的附录里,字数砍了三分之二。 民进党接棒后更是变本加厉。 2019 年新课纲里,“抗日战争” 被改成中性的 “中日战争”,“日据时期” 偷偷换成 “日治时期”—— 一字之差,把侵略史改成了 “治理史”。 台儿庄大捷成了 “一次局部军事冲突”,张自忠的名字被整段删除,连 1945 年 10 月 25 日台湾光复的受降仪式,都只字未提 “回归中国”。 今年是台湾光复 80 周年。 1945 年那天,台北公会堂前挤满了人,当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 的牌子挂起时,老人哭着摸牌子,孩子举着小国旗欢呼。 为了这一天,台湾同胞有 60 万人死在抗日战场,有人跟着国民党军队守长沙,有人在敌后组织游击队炸日军仓库,这些本该是课本里最厚重的篇章。 政客们却忙着用历史当政治筹码。 国民党一边在选举时喊 “抗战主力” 的口号拉票,一边在课本修订时回避 “国共合作”,生怕提了大陆就丢了 “独苗” 姿态。 民进党更直接,删英雄、改表述,本质就是想切断台湾和大陆的历史脐带 —— 让年轻人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自然就不会反对 “台独”。 上个月,台北市举办台湾光复 80 周年纪念展,92 岁的老兵带着孙子站在老照片前,指着穿军装的年轻人说 “这是你太爷爷”。 孙子盯着照片里 “中国远征军” 的臂章问:“课本里怎么没讲过?” 林爷爷的回答戳中人心:“不是没发生过,是有人不想让你们知道。” 大陆课本敢客观写,是因为编书人翻遍了《国民政府档案》《台湾光复史料汇编》,请两岸学者一起把关,认的是 “民族大义” 不是 “党派私利”。 而台湾政客篡改历史,改的是课本,伤的是民族根脉。 那些为光复流血的先烈,那些刻在宝岛土地上的荣光,从不是政客的 “工具”。 今年光复 80 周年,越来越多台湾青年自发去历史纪念馆补课,他们在留言本上写 “英雄不该被忘记”—— 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光复的荣光刻在宝岛土地上,英雄的名字藏在民族血脉里 —— 谁也改不掉,谁也抹不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