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成立130年,西安三意社带着秦腔历史剧《无字碑》等首次来上海

11月14日、15日,具有130年历史的西安三意社带着新编秦腔历史剧《无字碑》亮相东方艺术中心,参加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11月11日,三意社看家戏《火焰驹》率先在东艺上演。三意社社长、《无字碑》《火焰驹》主演、梅花奖得主侯红琴难掩激动,“这是三意社130年来第一次在上海演出,我们把最地道的秦腔带给上海观众。”

《无字碑》由罗周编剧,张曼君执导,侯红琴联袂李小雄、张涛、李康定、刘卓琳、李小卫、王战毅等主演,讲述武则天故事。“武则天太复杂、太多元,推动她行为的不是外在压力,而是内心诉求。善邪像无字碑一样,叫人难以评判。”罗周表示,《无字碑》呼应、尊重了武则天不肯被“盖棺定论”的选择,以相对冷峻、客观、白描般的手法来呈现主人公在登临帝位前最重要那一年的所作所为,“武则天登上帝位的过程中,拦在她面前的,除了早夭的长子外,主要有四个人李治、李贤、李显、李旦,于是便有了《无字碑》结构,四场主戏分别对应武则天与李治、李贤、李显、李旦的交锋,讲述武则天如何跨越理法、伦常、血脉,登临帝位。”

“武则天是女皇、妻子和母亲,处在万人之上、放眼一马平川盛世之时,而她寻求的恰恰是要越过礼法、伦理和血脉,用远非常人的高远志向去实现具有某种宿命意义的使命。”张曼君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个人物提供给全剧的一个主题,勃勃野心,旺旺生机。”

“秦腔这一古老艺术形式赋予我演绎武则天的独特魅力,观众的理解与共鸣让这段历史重现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侯红琴饰演武则天,“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自我超越。武则天既是铁腕统治者,也是孤独与脆弱的女性。我在台词的抑扬顿挫、身段的流转之间,力求传达出她内心的波澜壮阔与微妙变化。通过眼神的锐利与柔和交织,让观众看到武则天冷酷决策背后的温情与无奈,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评论家仵埂表示,“《无字碑》主创让武则天成为挣扎在妻子母亲角色和赫赫权力争战下的一个鲜活的人,而不仅是心狠手辣的权谋政治家。武则天有了自体生命面貌,有了属于自己的情感领域,有了一心成就盛唐伟业却又不得不在情感上挣扎的复杂形象。在主人公困顿挣扎的内心中,《无字碑》探索人性的丰富和复杂。”

在来上海演出前,三意社深入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为当地乡亲演出。演出在露天进行,台下坐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农民。侯红琴说,“无论是在西北的黄土高坡,还是在上海的大剧院,我们演出的心是一样的。戏曲艺术的生命之根,始终深植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在这次上海演出中,三意社还特意安排一百张惠民票,邀请在上海务工的西北地区建设者进剧场。

三意社演员们提前一周抵达上海进行最后的排练。站在东方艺术中心舞台上,侯红琴感慨万千,“130年了,我们终于来到了上海。”为了这次上海之行,三意社做了精心准备,特意带来有三意社标识的“窟窿锣”,“这件乐器堪称文物级别,见证着三意社的风风雨雨,作为镇社之宝,破例被带到了上海”。

上海演出结束后,三意社并没有停下脚步。侯红琴透露,2026年,《无字碑》将开启全国巡演,“我们还计划将《无字碑》带到海外演出,让秦腔这门古老艺术走上世界舞台。”

栏目主编: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