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微风]年近50岁的慈禧正在试穿新衣服,忽然听见身后有人说道:”一个老寡妇,妖里

[微风]年近50岁的慈禧正在试穿新衣服,忽然听见身后有人说道:”一个老寡妇,妖里妖气的,穿了给谁看”。慈禧大怒,刚要发作,扭头一看,竟露出一丝讨好的微笑。   说这话的人是荣寿公主,荣寿公主的父亲恭亲王奕訢是当年帮助慈禧夺取最高权力的关键人物。   没有奕訢的支持,慈禧很难坐稳统治者的位置,后来奕訢经济紧张,养不起女儿,慈禧就主动把荣寿公主接到宫里,像亲女儿一样抚养。   为了表示对奕訢的感激,也为了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份重视,慈禧还力排众议,封荣寿公主为“固伦公主”。   要知道,“固伦公主”是清朝公主的最高封号,通常只有皇后的女儿才能获得,亲王的女儿根本没资格。   慈禧这么做不只是简单的赏赐,更是把对奕訢的政治亏欠,转化为对荣寿公主的公开庇护,给了她一层坚实的“护身符”。   但如果只有父亲的背景,荣寿公主最多只是个被宠着的贵族小姐,成不了能劝谏慈禧的人,荣寿公主和宫里其他贪图享乐的贵族不同,她从小就认真读书,很早就明白“百姓是国家根本”的道理。   更难得的是,她还会偷偷出宫,亲眼看看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清楚知道皇宫内外的生活差距有多大。   这种认知让她看不惯宫廷的奢靡浪费,尤其是慈禧的铺张——慈禧爱漂亮,每周都要做新衣服,几百个工匠专门为她服务,花的银子不计其数。   在荣寿公主看来,这都是在浪费老百姓的血汗钱,她多次劝谏慈禧,虽然没能让慈禧彻底改掉这个习惯,但也逼着慈禧做出了让步,把“一周做一件新衣服”改成了“一个月做一件”,从这件事就能看出,荣寿公主的清醒认知确实能让慈禧的权力有所收敛。   更重要的是,慈禧和荣寿公主之间有着类似母女的特殊感情,慈禧对荣寿公主是真心疼爱,不仅亲自为她挑选丈夫,还在她17岁守寡后,立刻把她接回宫里,把她当成精神上的依靠。   正因为这份亲近,荣寿公主的批评才更能让慈禧听进去;也因为这份亲近,慈禧没法用权力去惩罚她——那些话只有最亲近的人敢说,也只有最亲近的人说出来,才让她没法发作。   后来慈禧甚至吩咐下人,只要荣寿公主在宫里,自己就穿朴素的衣服,这已经不只是畏惧,而是主动在情感上让步了。   荣寿公主也没辜负这份特殊待遇,她从不仗着慈禧的宠爱胡闹,反而有很强的责任感,后来慈禧和光绪帝相继去世,朝廷上下一片混乱,正是荣寿公主站出来,以冷静的态度主持大局,把两人的后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这也证明,她当年敢“冒犯”慈禧,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出于对朝廷的清醒认知;她的敢说敢言源于内心的责任感,荣寿公主就是晚清紫禁城里一个独特又清醒的存在。   信源:澎湃新闻 大清最后一位公主,慈禧收她为养女,见外宾都带着她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7
用户10xxx07 2
2025-11-13 19:31
相由心生,一点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