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辽宁丹东,一个7岁男孩训练场上捣蛋,被老师连踹几脚,男孩委屈巴巴的看着老师哭,这

辽宁丹东,一个7岁男孩训练场上捣蛋,被老师连踹几脚,男孩委屈巴巴的看着老师哭,这一幕刚好被男孩妈妈看见,万万没想到,男孩妈妈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得很开心的样子。男孩妈妈:很信任老师,知道老师没有恶意! 11月8号,辽宁丹东的一处训练场里,满是孩子们的脚步声和教练的指令声。   一群的孩子正在进行跑步训练,队伍里有个男孩却格外不用心,没在规定的1号跑道跑,反而跑到了5号跑道,还影响了其他孩子。   并且原本两分钟就能跑完的一圈,他足足用了四分钟才慢悠悠地到终点。   教练站在终点线旁,已经出声提醒过这个男孩三次要遵守跑道规则、加快速度,可男孩丝毫没放在心上,一直我行我素。   教练实在忍不住,把他从队伍里拉出来单独批评,说他既不遵守规则又训练敷衍,耽误自己也影响别人。   也许是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太浓,教练在批评时下意识地踢了他的屁股一下。   男孩瞬间就愣了,刚才还嬉皮笑脸的模样一下子僵住,眼圈慢慢红了。   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仰头望着教练,脸上全是委屈,嘴唇抿得紧紧的,一声不吭。   这一幕,刚好被围栏外的家长们看得清清楚楚。   人群里有人不自觉地皱起眉头,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还有人悄悄掏出手机对着场内。   最让人意外的是男孩的妈妈,她站在家长群里,不仅没冲上去理论,嘴角反而扬了起来,那笑容不是幸灾乐祸,更像是松了一口气。   旁边有家长凑过来小声说教练下手重了,她还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对方别多说。   家长间的议论很快变成了争执,有家长觉得,再调皮也是个孩子,老师动手就是不对,这样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另一些家长却说,现在的孩子太娇惯,光靠嘴说根本没用,就得有点强硬手段才能记住教训。两种声音吵得不可开交,谁也说服不了谁。   教练很快注意到了场外的动静,脸色变得有些尴尬,赶紧走到男孩妈妈身边道歉,说自己刚才是一时着急,没控制住情绪,并不是真的想伤害孩子。   男孩妈妈反倒先开了口,安慰教练不用放在心上,她知道教练是为了孩子好,愿意信任他。可她的理解,并没让周围的争议平息下来。   这样的两难,教育者们几乎都遇到过。对不用心的孩子宽松些,怕纵容了他的敷衍态度,耽误了良好习惯的养成。   稍微严厉一点,又怕掌握不好分寸,被家长投诉是“体罚”,甚至影响自己的工作。   就像这位教练,提醒多次无效后恨铁不成钢的动作,到底是合理管教还是越界体罚,不同立场的人总能说出不同的道理。   男孩妈妈的信任确实难得,她说孩子在家做事情就总爱敷衍,自己和家人说教了无数次都没用,看到教练愿意较真管教他的散漫,心里反而觉得很高兴。   这种信任不是不管不顾,而是相信教育者和自己一样,都是希望孩子能变好。   现在不少学校和训练班,已经在试着化解这种矛盾。   有的学校在开学初就通过家长群投票定了班级公约,把哪些行为会被提醒、哪些会被惩戒写得明明白白,家长们都签了字。   这样一来,教育者知道该怎么管,家长也清楚尺度在哪,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争执。   男孩后来回到了队伍里,眼眶还是红的,走路时会悄悄揉一下屁股。   教练之后的教学里,对他多了些关注,提醒也换成了更温和的方式。   围栏外的争议慢慢淡了,但很多家长心里的疑问还在:到底该怎么管孩子,才能既让他守规矩,又不伤害他的内心。   要把孩子教育好,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这件事里最关键的,从来不是要不要管,而是教育者和家长能不能站在彼此的角度多些理解。   教育者多些耐心和技巧,家长多些信任和沟通,那个难把握的分寸,自然就会慢慢清晰起来。

评论列表

人姐姐
人姐姐 2
2025-11-13 12:41
玩劣的孩子,负责的教练,明智的家长。一条完整的教育体系。
大鹅
大鹅 1
2025-11-13 12:28
现在太多的家长玻璃心,生怕自己的孩子受一点点委屈,这个体育老师很负责任,家长也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