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公元904年,唐昭宗在长安寝殿中被朱温部下堵截,一根粗麻绳死死缠绕其脖颈,最终被

公元904年,唐昭宗在长安寝殿中被朱温部下堵截,一根粗麻绳死死缠绕其脖颈,最终被勒至气绝;次年,9位李唐皇子遭诱骗入宫,无一幸免被挨个活活勒死,就连襁褓中的宗室婴孩,也未能逃过这场血腥屠戮。 四月,在汴州城头,朱温踩着唐哀帝李柷的退位诏书,将“梁”字大旗插上宫阙。 这个曾以“清君侧”为名弑君篡唐的权臣,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帝位。 而三年前长安寝殿里那根勒死唐昭宗的麻绳,五年前皇子们脖颈上的绞索,此刻都成了他登基的“垫脚石”。 朱温的发迹,始于一场“背叛”。 他本是黄巢起义军的“先锋大将”,因战功被唐僖宗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 可当他发现唐朝已无力约束藩镇,便立刻反水降唐,转头就向黄巢背后捅刀。 唐僖宗大喜,封他为“宣武节度使”,朱温就此在汴州扎下根基。 此后十年,他开始疯狂蚕食中原。 吞并兖州、郓州,击杀秦宗权、朱瑄等割据势力,最终控制河南、山东及河北南部,成了中原最强大的军阀。 此时的朱温,早已不是“忠于唐朝”的臣子。 他的府库里堆着抢来的金银,账本上记着收编的降兵,眼中盯着的,是长安城里的龙椅。 904年正月,朱温以“清君侧”为名,胁迫唐昭宗从长安迁都洛阳。 这趟“迁都”,成了李唐皇室的催命符。 昭宗身边的宦官、宫女被朱温暗中诛杀,仅剩何皇后与几个老臣相伴。 抵达洛阳行宫后,昭宗被软禁在一座小院里,每日只能与皇后相对垂泪。 “陛下,藩镇不会坐视朱温篡位,不如召他们勤王?” 何皇后哀求着昭宗。 可昭宗摇头:“藩镇各自为战,来了也是送死。” 十月的一个深夜,朱温的心腹蒋玄晖、史太带着数百士兵踹开寝殿门。 昭宗被惊醒时,麻绳已缠上脖颈。 他挣扎着护住何皇后,却只换来史太的冷笑:“梁王有令,不留活口!” 何皇后跪地哭求“降为庶人”,仍被士兵用同样的方式勒死。 随后,朱温假意追谥昭宗为“圣穆景文孝皇帝”,转身便立昭宗第九子李柷为唐哀帝。 这个13岁的孩子,成了他手中的“傀儡”。 朱温知道,要彻底篡唐,必须拔掉“李唐宗室”这根刺。 905年,他与蒋玄晖密谋:“宗室不除,后患无穷。” 蒋玄晖献策:“以宫宴为名,诱皇子入宫,一举屠尽。” 九位皇子接到“赴宴”诏令时,明知是陷阱,却不敢反抗。 颍王李禔、蔡王李祐等被带入宫中,朱温假意劝酒,待酒过三巡,蒋玄晖使眼色,士兵涌入殿内。 “朱温!你敢谋反!” 颍王李禔怒喝起身,却被士兵按倒在地。 麻绳勒住脖颈的瞬间,他听见朱温狰狞的笑声:“李唐气数已尽!” 9位皇子无一幸免,连襁褓中的婴儿都被从母亲怀中夺走,用同样的方式扼死。 这场屠戮,让“李唐”二字成了长安百姓不敢提及的禁忌。 百姓们说:“盛唐的魂,跟着皇子们的血,流进阴沟了。” 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自立为帝,国号“梁”。 唐朝灭亡了,但朱温的“新朝”并未带来安宁。 五代十国的乱局就此开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轮流坐庄,中原大地战火不息。 契丹崛起于北方,吴越、南唐割据江南…… 为何盛极一时的唐朝,会落得如此下场? 其实,根源早埋在三百年里。 安史之乱撕开了藩镇割据的口子,中央对地方失控。 黄巢起义耗尽了最后的国力,官僚集团腐朽到根。 朱温篡唐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权臣不再掩饰野心,当宗室被斩草除根,这个王朝便再无翻身之力。 唐朝的灭亡,不是“天命”,是人祸。 一个国家的强盛,从不是靠武力镇压,而是靠对权力的约束、对民生的敬畏。 否则,再辉煌的盛世,也终会沦为史书里的“悲惨一页”。 主要信源:(李晔 - 百度百科、澎湃新闻客户端——一代枭雄,死于69岁)

评论列表

勇哥
勇哥 10
2025-11-13 15:13
李家与朱家是世仇啊!又过了五百多年,朱明王朝又被李闯灭了!!!

用户10xxx95 回复 11-13 15:36
[滑稽笑]那是五百多年吗?七百多年啊

用户71xxx29
用户71xxx29 1
2025-11-13 16:31
一堆错误,乱写也要有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