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万亿蓝海,无锡“合成”出击!

一年内,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峰影合成生物装备产业园等四个专业园区“横空出世”,基于下一代分子诊断技术的合成生物学应用平台、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等多个高端创新平台落地,《无锡市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

蓬勃发展中的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产业见证着“无锡速度”。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顶尖的科研资源和精准的政策布局,无锡正在这一万亿赛道上逐步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国内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竞争力的背后,是持续领跑的技术创新实力。

“又拿下一个全球金奖!”近日,被誉为“合成生物学领域世锦赛”的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在巴黎举行第二十二届全球总决赛,由无锡市南京大学锡山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炜指导的队伍再次荣获全球金奖,展现了团队在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及持续创新力。

“近年来,我国在生物制造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从‘十四五’到‘十五五’,中央对生物制造战略定位的规划表述也在持续细化。”魏炜说。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将生物制造列入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名单,标志着我国对生物制造的布局从宏观规划走向微观机制完善。

紧跟国家战略步伐,无锡正推动技术成果加速落地转化。作为无锡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魏炜自中心建立以来就专注于多聚磷酸盐项目的应用开发工作,相关技术已取得多项发明专利。

去年,研究中心孵化的聚磷锡创生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落户无锡精准医疗产业园,开启了这一尖端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力争成为全球多聚磷酸盐生物活性新材料开发的引领者。

技术突破为产业赋能,商业化落地则让价值变现,无锡致力于实现二者的“双向奔赴”。

近期,江苏宜兴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推出一款“大有来头”的护肤品,首次实现超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的精准可控合成,填补了国内超低分子量玻尿酸产业化的空白。就在今年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期间,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正式揭牌,由国投生物制造创新研究院、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无锡市政府和无锡高新区多方联手,瞄准新质蛋白技术的创新孵化,打造以合成生物科技创新促进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

一个个创新载体,勾勒出产业布局的清晰蓝图。从锡东新城的无锡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研究中心,到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的国投新质蛋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再到宜兴经开区生命健康产业园的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产业在锡拉开了特色鲜明的载体矩阵。

滨湖区峰影合成生物装备产业园依托高校资源,专注于科研转化与人才培养;

新吴区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聚焦创新药物与特医食品;

锡山区合成生物产业园深耕基因治疗与新型疫苗;

惠山区、宜兴经开区则分别在细胞治疗、生物基新材料领域形成特色优势。

“一城五级”的合成生物产业格局,正是无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鲜活案例。

在此基础上,我市形成了“上游技术研发—中游平台建设—下游终端应用”的全链条布局。强大的科研实力则为产业链条提供了核心支撑:江南大学在国际合成生物学领域学术影响力突出,国际发文数量排名全球第六,担当起赋能地方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最强大脑”。据统计,2024年,我市合成生物产业规上企业总营收达38.88亿元,同比增长12.2%,成为生物医药产业一个强劲的新增长引擎。

“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产业是一片广阔的蓝海。需要看到的是,无锡在高端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短板,核心技术引进和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以及产业集聚效应都有待提升。”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以龙头项目为核心,持续推动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的协同发展,力争在“十五五”时期打造出“特色鲜明、链条完善、全国领先”的合成生物产业高地,为国家未来产业布局贡献无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