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记者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助力自贸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浙江海事局今年年度已出台17项创新举措,通过优化交通流组织、压缩审批时限、一港同引等一揽子措施,助推是“新三样”出海蝶变,服务保障船舶运输进口液化天然气超559.1万吨,推动每个外贸出口“新三样”集装箱运转费用下降3000元。
发布会上,浙江海事局副局长王华渊重点介绍了该局助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核心实践与成效。他表示,海事部门通过“海上有快线”“陆上有直通”双轮驱动,搭配优化交通流组织、压缩审批时限等创新举措,已在油气储运保障“新三样”出海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效。
在海上,该局通过拓宽航道、扩容锚地、实施“一船一策”专属保障方案,以高效能源运输支撑区域经济运转,全年稳定保障559.1万吨液化天然气供应,按家庭用气标准测算,每船运输量可满足24.3万户家庭全年用气需求,切实守护群众“气罐子”的稳定与实惠。在陆上,创新“新三样”直通车服务举措,从运输全链条发力破解企业出口难题,积极推行“同装同查”“直进直装”模式,通过流程再造减少中间环节,使每个集装箱运转周期缩短2-3天,单箱费用节省3000元,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同时,大幅提升“新三样”出口运输的准点率。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浙江全省新能源汽车通过滚装方式出运达12.27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5.6倍,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高效、稳定的陆上运输通道支撑。
此外,浙江海事局率先打造全国首个海事金融服务平台,有效破解航运企业融资难、银行放贷难的双重困境,目前已有82家企业通过该平台完成109艘次船舶抵押融资,担保债权总额达34.65亿元,为行业持续发展提供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