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天魔盗团3》剧照
“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它拓宽了我们的世界观,增进了我们共情与理解的能力,并提醒我们,西方价值观值得被深入审视与质问……”在2025年第五届“汉语桥”总决赛上,英国演员裴淳华惊喜亮相,分享她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体会。
这次演讲,她的身份不是好莱坞大明星,而是作为选手家长代表——她的两个儿子均深耕汉语学习。长子尤子君是2024年第四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全球总冠军,次子尤子原也曾在2023年的比赛中获得最佳口才奖。
裴淳华可能是最热爱汉语和中国文化的西方电影人之一。她称自己为“中国文化的追光者”,拥有地道的中文名字,而且并非音译,而是按照汉语命名习惯取的,她说这是对中国广大观众的尊重。她与丈夫都身体力行地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并将这一家庭传统延续到下一代身上。她笑言,自己的汉语在家里不是最好的,两个儿子反而是她的老师。
“最近我有三个月的假期,希望能把我的汉语重新捡起来。”在裴淳华看来,汉语语法相对容易理解,发音和流利表达则是最难的部分,“要听出声调,还要有训练有素的耳朵来捕捉声调的细微差别。更别说中国各地不同方言还有不同发音。”
谈及汉语和中国文化对自己的影响,裴淳华坦言,她很欣赏这背后体现的独特价值观。每次来中国,她都注意到中国文化对集体的注重:由一个个人组成的集体可以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有机体,而非仅仅强调个人。“我也很欣赏中国文化中的谦逊美德。欧美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盛行大量谈论自己、宣扬自己的成功,而我在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了谦逊、低调的美好,这很激励人。”
除了学汉语,裴淳华练过书法、读过《论语》《道德经》,接下来,她想探索中国武术。“每次我去武术学校,我都能从他们严格的纪律性上中得很多启发。”作为一名演员,她觉得自己可以从武术实践中学到很多,因为武术是一种全身心的体验,关乎心智与身体的紧密连接,而这正是表演者始终追求的目标:“让自己消失,让角色显现。”她觉得,练习武术时内心必须沉静、专注凝神,这与表演很相似。此外,她还想再多学做几道中国菜。
就连前往中国旅行,裴淳华也有自己的“打卡清单”:她曾被北京历史文化之都的魅力深深打动,在天津看过忙碌而有序的大港口,还曾在云南的小店“嗦粉”……下一个目的地,她想去中国农村转转,尤其是南北不同的乡村风光。
当被问及是否有机会与中国电影人合作拍电影时,裴淳华不假思索地给出了肯定回答。“但是,我可能得先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或者有人能让我来中国住上六个月,边拍边教我。”
事实上,裴淳华正在尝试将优秀的中国故事推介给全球观众。她非常喜爱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并多次在交流中推荐这部作品。“《三体》这个故事太精彩了!刘慈欣构建了一个如此宏大广阔的世界,也触及了我们内心对人类命运的担忧,而‘桥梁’和‘共同的人性’正是关键。”她认为中国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值得被世界看到,尤其是爱情和家庭题材。她透露,自己正在关注一些相关项目。
《消失的爱人》里聪明又腹黑的妻子、《无人查收》里的极端复仇者、《刺杀盖世太保》里的纳粹分子、《我很在乎》里表面做慈善实则欺诈老人的骗子……这几年,裴淳华几乎把形形色色的反派演了个遍。她说,虽然自己是个相当友善温和的人,但的确很享受扮演反派角色。“这类角色一直让我感到害怕。小时候,我就觉得坏人可能潜伏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想法总是萦绕着我。长大后,我发现我真的很喜欢在镜头前探索‘坏人’的内心。”
11月14日,裴淳华主演的新片《惊天魔盗团3》即将与中国观众见面。这次,她演的又是大反派。她在片中饰演罗妮卡·范德伯格,一位掌控钻石帝国但性格扭曲的“大佬”。“《惊天魔盗团》的主角团是一群‘侠盗’,他们通过魔术来实现劫富济贫。这个过程不展示暴力,而是巧妙运用创造力、魔术技巧、街头智慧等。我扮演的角色必须表现出足够的威胁性,是一个难缠的对手,这样才会让电影更有看头,观众看到她失败时也才会获得更多乐趣。”